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

让我想到中国人的身和心都是可是救治的 (评论: 问中医几度秋凉)

读这本书感觉很幸福,这种幸福比获得爱情的感觉更幸福,因为别人爱你那是外在的,但是这本书给你的幸福感会渗透到你的内在,让你觉得从内到外的一种幸福感。你可以把这本书当做中医书来看,也可以把它当做是写给人生的书,你更可以把当做是写给人类的书。
http://book.douban.com/review/3760415/

 很好的书,写人生,写中医,写西医,写亲情,也写人情,作者的亲身体会,不做作,也很实际,写出了很多人的困惑,也写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很有启发。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478776/


 盗汗之所以叫盗汗就是人一醒汗就停。 
   
  中医要说出病在哪,病症和感觉,病的前因和后果等等。医生说的必须要与病人的感觉和症状吻合,得到病人的认可。如果中医说不明白病,说的与病人的感觉和症状这一答案对不上,那么这个中医就被病人判错,也就无法将医生再当下去了。这就决定了中医注意整体,层层深入,注重事物间关系,抓住主要问题的特点。 
   
  母亲不仅提前预见时令病,还根据人们的生活方式预知什么样人会得什么样病,也是提前备好药等病人上门。母亲治病很像一个作战指挥员,分清层次,主战场、分战场……她不仅仅针对一个个来到她面前的病人,更是针对人群,看人群疾病的整体走势。 
   
  同样的检测设备,每到一个医院便出一种检测结果,这诊断也就不一样,所以好多人就一路看过去,一直看到北京、上海为止。 
   
  过去的人,穿很宽松肥大的棉裤,母亲教人把早产儿放在贴肚皮的位置,再用棉裤兜住,跟袋鼠似的,七八个月的早产儿也多兜活了。 
   
  中医以阴阳平衡论健康。对"病"不是千方百计地找到它、摘出它、消灭它,而是重视它产生的原因,改变它产生的条件,引导它弃恶从善。 
   
  摘去了"病"并不必然地就成为一个健康人。中医的着眼点的确不在"病"上,而是在健康上,这个健康概念甚至允许"病"与人共存。于是,中国人的身体不是纯净的,有"病"、有"毒"、有"菌"。中医治病,严格讲,不是摘"病"、消"毒",而是引导病、毒,以病治病,以毒攻毒,生、克、制、化,扶弱抑强,固本强精…… 
   
  仅仅知道这些比什么都不知道更糟糕。学中医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就是背经典,而一知半解就会成为害人的庸医。 
   
  中医给了母亲一个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一个淡泊的心境。她的师傅一生不求财、不求利、不求名,便是对生命也是适可而止,早早撒手。这一人生态度对她产生了深远影响,母亲和她师傅的做法一脉相承。如果母亲执著于生命、执著于青春、执著于名利,她怎能做到在医治病人时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舒理气血、平和阴阳? 
   
  老而不死是为贼。 
   
  人得有多么强悍的神经才能经得住医院的治疗呢? 
   
  虽然我们在生理上能够死亡,在思想意识上却把死亡屏蔽了。 
   
  人体可以与病共生,可以带病存活。由于个体差异,人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健康标准。 
   
  人的学习也是分阶段的,不能从人的学习内容判断人的学习正确与否,决定学习效果的还有方式。对不理解的东西先行保全比彻底铲除要好。 
   
  给富人以充分治疗,给穷人以必要治疗,中医在历史上是一直这么做的。 
   
  治病就治三分,扳过势头即可,如果你想病好,从现在起不用吃药,只需要你调节情绪、定时起居、生活规律…… 
   
  中药有效与否不在于药量多少、服用时间长短,关键在于对症,对症了,四两拨千斤,立马见效,一点不慢。 
   
  对患有胃炎、皮肤病、痛风等症的病人,母亲常常不急于给他们开药,而是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因为这类病往往是精神上的压抑、紧张造成的。当人们用幸福的理由说服自己而身体却做出反抗时,理顺身心比吃药来得重要。 
   
  长期用中药平衡阴阳,废退了人体自身的平衡能力,构建一个虚假的平衡,一旦这一虚假平衡保持不住,呈现出来的就是"中毒"症状。 
   
  药是平衡阴阳的,正所谓以药石之偏纠阴阳之偏。对一个阴阳平衡的健康体来说,用上药,打破了阴阳平衡,就出现了中毒症状。可对需要借助药力平衡已失衡的阴阳时,这药就能起到平和的药所起不到的作用,这时你要是就这个病体谈药的毒性就没有意义了。这一方面说明中药绝不可乱服,一方面说明,中药只要对症就无毒。所以,不讲阴阳五行就无法使用中药,而西医想把中药毒性去掉的作法是不能为中医所用的。"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往往就是中药药剂师也讲错。 
   
  中药不是像西药那样某一种药就是固定治某一种病的,不同地域的人,用药也不一样,不辨证而用中药是中医大忌。 
   
  中医的精髓正像围棋一样,它不是像西医那样用不断发明新技术、新药来治病,而是如围棋手的升段,不断提升认识境界。没有一个深邃的文化在后面,只把其当成一种单薄的经验和几百种药,那么中医很快就会降至连西医也能开中药的水平了。中医对人的整体研究来把握的"气"也不可能通过局部研究来获得。 
   
  女人要是血脉没病,什么事都好办,血脉有病,就会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中医的整体思维就是把所有能考虑进去的因素全部加以考虑,当然也包括西医手段。 
   
  青霉素性寒,表证的用上往往就变成里证,虽然把炎症消了,但阳气受抑制。 
   
  与西医要攻陷中医相反,中医从不排斥其他医疗手段,中医不具有战斗状态,只是容纳、吸收和包涵。 
   
  人们选择了一种不自然的生活方式,对由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西医给予定期的"维护"和"检修"。这种由高科技支撑的生活方式不能因其目前还能支撑住,我们就断定它可以一直支撑下去。 
   
  对死亡认识的偏差会直接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影响人的生命质量,这不是一件小事情。 
   
  人的身体与气候的相关性相当密切,这四季脉是不一样的,春弦、夏洪、秋毛、冬实。人的脉象不是脉搏,不仅有四季的不同,而且老人与孩子不同、男人与女人不同,即使同一个人的脉在不同情况下也还有不同。中医有地域性,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 
   
  在60年这样一个循环中,月日对地的交互作用,形成了细微差别的地球物候,在中医上用五运六气来表示。 
   
  五行是阴阳的不同状态。当阴阳五行这样一个模拟系统建立起来时,它就成为医家的"法"。 
   
  人类的精神疾病也常常是出于心理与生理阶段的不协调。为此,我总是劝人结婚、生育、做饭、带孩子……这些活动可以带动人的心理展开生长过程。 
   
  在人群中,精神绝对错乱的人很少,绝对理顺的人也很少,大多数的人是局部紊乱。 
   
  激素激出来的是什么?就是肾精。人在临死时的回光返照用的就是肾精。激素的治病作用不是通过扶助元气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不断调动元气完成的。 
   
  中医讲究时与位,时时注意调节人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能调时就调时,能调位就调位,不断治疗人在时空变易中造成的"水土不服",保持人的"与时俱进"。这就要求人不仅要知道自己这个"此",还要把握外在这个"彼",把握住自己的时空位置。其实,知道了自己的时空位置,知道自己与时空的关系就能回答"我是谁?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些哲学问题。其人生态度自然就会从容、淡定,而不会盲从别人,随着别人的价值观乱跑。 
   
  如果泳者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能意识到人的技术和体力是有限的,能收敛技术或干脆放弃游泳技术,顺应水性,不与风浪搏击,把自己当成水的组成部分,你就会发现水并不是与你敌对的,不是想置你于死地的。当你不是拼命地想要掌控身体的主动权时,你会发现你并没有失去这一主动权。 
   
  当人类使地球气候日益变暖,节气失常,人体所体现的五运六气就失效了。当气候紊乱,环境污染,植物失去以往的生长环境,自身性质开始改变,中药也就无所谓中药了。当手术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人的气血、经络就改变了,针灸等中医疗法也就废了。当硅胶、塑料、金属等人造器官大量填充人体时,阴阳也就不显了……中医没有了所依的"天",没有本来的药,没有了可调的气血和阴阳当然就消亡了。当今中医的衰微已有这些因素在起作用。而人类对外失去了外在的身体,对内失去血肉之身,不变机器又能怎样?所以,中医不用取缔自会消亡,中医消亡之日就是人类完成机器人转变之时。 
   
  学中医重"心",重直感、灵气和境界 
   
  医者,意也。 
   
  中医在医的过程中强调病人的作用,淡化医的作用。真正治好病的是病人自己,是病人自身的正气在起作用,医生不过是扶正,帮助一下而已。 
   
  人要自觉地与医生和药性保持一致,这药才能起到治病作用。如果让药违反你的身体运行规律而仅为你膨胀的欲望服务,那么药就是魔鬼,我们为此付出的不是生命代价就是精神代价。 
   
  要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感觉,有意识地把知识转化成智慧,把智慧磨砺成感觉。这就像一把菜刀,知识是铁,智慧是钢,感觉就是刀刃,是锋。 
   
  空调、冰箱,让人阳不得升,脾胃虚寒,夏不能养阳。 
   
  正确的和好的主意对当事人本身并没有多大意义。一个违逆当事人内心情感的主意再好,也不是好主意。 
   
  我们不光是用头脑活着,更是用心活着。再明白的道理,头脑压制着心去接受,一天两天可以,天长日久,这心就要疲惫,就要病。所说人生选择其实是无可选择,人选择的只能是自己的本质。 
   
  西医的贵族性表现在离开大医院、离开设备,医生就很难说是个医生,医院中许多有高级职称的医生是只会操纵一种仪器的技术人员。让他们到没有仪器的乡镇医院,到社区门诊,他们就不是医生了。 
   
  我们现在做事往往不给事物发展变化留有余地,判断事物时也不给事物自身规律留有空间,总是在第一时间介入,而许多问题恰恰出在这一介入上。 
   
  手术和车祸都可以改变人原有的气血运行方式,遇到这种情况就给以脉诊病带来很大困难。 
   
  西方不是把阴阳的内在动力解析为五行而是直接把矛盾的两个方面转化为"水"、"火"两行。"水"与"火"没有"木"来"通关"就只有克而没有生,只有斗争而没有调和,只有否定之否定而没有肯定之肯定。只讲两行不讲五行,水火就只有你死我活的冲突、对立和斗争;而没有通过木的生和助,通过金和土的宣泄和抑制,没有五行周转这一"永动机"形成的"生生不息"就不会有"水火相济"的景象。用阴阳学说容纳矛盾论,把对立的两方面作为两行再加上三行成五行,会使理论更丰满。 
   
  我认为人往往是无可选择,所选择的不过是自己的本质。好多数学家在解题时不是解题不开,而是想寻找一种自己认为是美的解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法已存在于他的头脑中,他不是在寻找外在的解法,而是在挖掘内在的已有。阴阳五行也是这样一种已有,所以,在我们寻求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时,不仅要寻求对的,还要可心的,不然,"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在中医理论中,不是中医拒绝使用逻辑,而是使用逻辑的效果与目的南辕北辙。 
   
  中医不存在于人之外,不存在于自然之外,中医不把自己客观化,它不定义对象,也不定义自身,它在治病的过程中阐释自己。当你理解了它,它就是你的思想,你也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阐释它。中医在现代环境中阐释自己是对其现代价值的实现,也是对自己现代存在的表述。人本身就是医,人与医是一体的,人与外在自然是一体的,人向自然学习。而人一旦变成物,中医就失去立身之本。阴阳五行理论可能不够理想,但他却是仅有的将人与物统一而不是分离的理论。中医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是作为人的医学而不是对于人的医学。能把事物客观化固然是好,但客观化的前提应该是有意义,意义是对人讲的,从人的观点解释世界高于从物的观点解释世界,世界因被人解释而有意义。 
   
  正因为有"牺牲品"的存在才使西医不断去发明新方法。 
   
  你如果不是用心去学,而是用脑去学,这对中医和对你都没有好处。 
   
  常用的降压药是扩张血管,血管粗了,一量血压,当然就不高了,可是造成血压升高的根本原因并没有解决,心脏还承担着血管扩张带给它的更大调节负担,照样还存在心脏和脑病隐患。其实,治疗高血压并不难,只要调整生活方式就可让高血压患病率大幅下降,可人们宁可服用降压药,也不肯改变生活方式,这是不是一种新式愚昧呢? 
   
  中医是穷人的医学,中医本身具有平等性。 
   
  思想和艺术一样,是要用生命来换的,如果不懂得养精蓄锐而只是一味输出,那么生命就会戛然而止。 
   
  干预和介入都是改变稳定系统中的常量,最后的结果不一定是你预期的,很可能是意外的。这也是西医既治病而又常常致病的原因。虽然我理解母亲不轻易给人用药的原理,可我在生活中却屡犯干预生活、改变常数、违背自然、刚愎自用的毛病。 
   
  中医的知识没有阴阳五行这一精神内核统帅,就是一堆垃圾。学中医不可能像学西医那样一个术一个术地学。中医不是技术,所以你不能量化它,测试它。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到哪去找它的对映体,用什么做它的参数呢?对症下药只是中医之表,而不是中医之理。 
   
  药是重要的,技术也是重要的,然而能力却是更重要的。 
   
  天、地、人的关系铸就人的生理和心理规范,认识和把握这一规范并将其转化为医学就是中医。相对西医来说中医的"术"显得"空"些,可中医在"术"之外的学习内容却要比西医大得多,而掌握天、地、人的关系正是把握中医的前提。中医的"空",正是中医这个"器"的盛装作用。我们用 "器"来盛装个人的东西。 
   
  当好人受压抑甚至损害健康,说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有市场。 
   
  道德不是什么美好的东西,谈不上虚伪与否,一群强盗想要在世上活过三天也得建立和我们一样的道德。做不遵守道德的坏人却能痛快和长寿,支出的是他人的健康和生命成本,其受损的不仅是好人,还有社会,这个大医学账不能不算。人类社会的奖励机制离人的自然本性越来越远,当人的本性要求回归时,往往走上的是犯罪道路。在社会中,我们却很难从工作中获得"采集"和"猎取"的原始快乐,往往只承受社会压力而不得舒展人的本性,身体怎么能不出问题?但是,如果让好人违背社会原则去做坏人的话,同样也会让好人付出身体代价,这样一来,不把人类生活规则理顺得使其与人的身心逻辑一致,好人想长寿是有些难了。 
   
   
  西医的着眼点是在"病"上,而中医的落脚点是在"命"上。有"命","病"尚可治,没"命",便是华佗再世也回天无力。为了攻"病"便是攻了"命"也在所不惜的做法,中医当然是反对的。 "治病治不了命"这句话是说病可治而命不可治,命只能保。便是治不了的病,病到让人全身瘫痪,也不一定要人命,而非要治这样的病很可能却要了人的命。 
   
  中医的精神是指精血和神识。中医认为,人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中医是把物质作为第一性的。然而中医又认为,神为形之主,神统摄着人的身体。从这一点上看,中医又无比强调精神的重要作用。神以精血为基,精血为阳气之依归,阳气在人体中的升降运行才是人的生命,而"命"才是人的最本质特征。 
   
  中医是时空医学,尤其是时间医学。所说医学的境界就是变肉眼为法眼、慧眼。 
   
  生命智慧有如池塘中的荷花,一天增一倍,20天满池,人生很可能在最后时段获得大满贯。 
   
  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是尊重人的个性和个体价值。认为由于时空位置的唯一性,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他人不可取代的唯一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存在不能否定另一个人的存在。 
   
  能够看出不同事物的各自价值,能够了解事物并不具有绝对性,这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中医就是建立在这一态度上。在中医理论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阴阳是这样,五行是这样,所有事物无不在过程中。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44406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