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

为什么你拼不过男孩

女孩子该干什么
 
我的大学室友里有几个外国留学生。有一次,宿舍忽然跑水,我们几个女孩都叉着腰,小心翼翼地站在角落的砖头上给楼管打电话,只有她一个人挽着裤腿,光脚穿着橡胶拖鞋,泡在满屋子的脏水里……我们都劝她:"别干啦,这不是女孩子该干的事情!"她停下来很认真地问我们:"那么女孩子应该干什么呢?"
 
大学毕业刚工作那会儿,我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做最基础的快递联络工作,每天负责通知快递来拉机器,或者等着快递把机器送到公司里由我签收。有时候,快递来了我不在工位上,机器就会被堆积在我的座位周围。我觉得自己好歹也是北大毕业的女生,那些动辄10公斤的机器显然不应该由我来搬。所以如果没有男同事在身边,我宁可任由那些巨大的物体摆在最挡道儿的地方。直到有一天,清洁工看不过眼,提出替我搬到仓库里去,我实在不好意思,只得硬着头皮亲自动手,一趟趟地把机器往仓库抬。
 
真的伸手去做才发现,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沉。后来的日子里,我买了专业的拆卸工具,开始学着自己动手拆装机器,经常拖着货仓里的小推车跑来跑去,爬高上低地整理仓库,甚至稳稳当当地坐在大货车的货架上押货外出,几个月后,我既可以穿着小西装、颠着小碎步在办公室之间送交文件,也可以抬着20公斤的机器放到摄影师指定的地方,我再也没有抱怨过为什么不招一个男实习生。在年终公司的年会上,我的领导们感慨万分地说,那些传统意义上应该由男同事完成的事情,我这个初出茅庐的丫头片子居然全部搞定了。那是我第一次深切地体会到,从来没有什么事情天生就被指定为男孩该做或女孩该做。
 
我们常常抱怨,大学四年,我们的成绩一向优于男生,在校内各种活动中的表现丝毫不比他们逊色;可是有朝一日与社会接轨,无论是实习、社会调研还是求职,都会败下阵来,尤其是进入职场以后,明显后劲不足,如果有某个女孩幸运地成为高管或领头人,人们会立刻投去无比钦佩的目光。难道职场一定是男人的天下吗?我承认,某些行业确实对女孩存在偏见和歧视,但更多的原因恐怕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大家同样身处职场,拿着同等的工资,为什么女孩常常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所当然要比男孩干得少?为什么女孩就不能像男孩那样去奋斗?为什么女孩就不能在进入职场后一直保持大学时那股旺盛的学习动力?
 
谁和谁斗智斗勇
 
如今,杜拉拉成了无数女孩竞相模仿的职场导师。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杜拉拉学习厚黑学、洞悉办公室政治的一面,却自动忽略了她在入职之初焦头烂额,熬夜学习,以弱女子的肩膀扛起了预算、设计、施工、选材的大旗,最终圆满完成了琐碎的装修,这才第一次得到了大领导的赏识。
 
某天,我和久违的大学同学一起聚餐。她百思不得其解地问我:"你觉得你的工作快乐吗?"我说:"挺好的呀。"她又问:"那你们公司有勾心斗角,人事斗争吗?"我特认真地回答:"我不知道。"她不甘心地接着问:"那你会参与公司的团体帮派吗?"我反问:"有帮派吗?我不知道。"她扭动一下自己的坐姿继续追问:"你们同事会故意躲着你,或者故意欺负你吗?"我想了许久,说:"不知道哎。"她挠头问:"难道你不想深入了解一下自己的工作环境吗?"我答:"没时间。"她最终感叹道:"难道你只关心自己手头的工作吗?"
 
我放下筷子认真地回答:"我每天要高效率地完成我的工作,尽量按时下班。回家后我要学习,要读大学没学透的古文,要更新博客,要写专栏,要为那本被出版社编辑追着的书准备提纲,还要随时和公益组织联系做项目,你觉得我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别的事儿吗?"
 
我见过太多把精力分散于打扮、恋爱、四处打听八卦、热衷于毫无意义的小道消息的女孩。作为专栏作者,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女孩的来信,其中80%都像怨妇一般向我细数自己的职场抱怨。她们无比信任地把自己在职场上遇到的每一个小纠结详细说给我听,生怕我不了解她们所处的水深火热,比如谁歧视自己了,谁指桑骂槐地暗讽自己了,谁瞪了自己一眼,谁钩心斗角给自己穿小鞋了,谁压着自己不让升职了,谁上位了,谁不是东西了,然后向我请教该怎么办,该怎么和这些人斗智斗勇。
 
于是,这些从小努力学习,一直是人尖儿的女孩们就这么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慢慢耗尽了自己全部的激情与梦想,忘掉了她们大学时曾经精心策划的人生轨迹,错过了很多本可以属于自己的机会,眼睁睁地看着男孩们从昔日大学校园里吊儿郎当、不务正业蜕变成职场精英。更可怕的是,这些女孩们慢慢会用"社会就是这么残酷,总会磨平我的光芒"这样的鬼话来说服自己,也慢慢相信妈妈说的"女孩要安稳,不要来回乱跳槽",老师说的"女孩要会健美操或瑜伽课,不要学什么跆拳道",闺蜜说的"女孩要回归家庭,不要野心那么大",然后让自己慢慢甘于平凡,从而丢掉了大学四年积累下的光荣与梦想,丢掉了自己的无畏与坚强。
 
我也有过从早到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在职场颤巍巍讨生活的日子;我也有过因为老板一个脸色不对,一句话说得不好听,我提心吊胆一整天的日子;我也有过因为说错一句话得罪了同事,自己担忧到夜不能寐的日子。但是,当有一天我开始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专心于工作,我发现,我根本不再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为各种乱七八糟不靠谱的事情担忧。
 
虽然我身边仍然有无数的女孩在关注升职内幕、老板关系、比拼打扮,但我不想参与,也无力研究。我逃避到别处,只愿做个又宅又独的好员工,关注如何能将手中的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用心地度过我工作的每一分钟,我希望从我手里出来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品,哪怕它只是一个PPT,一个Excel表格。
 
上得了……下得了……
 
大学毕业已经一年了,从最初的分散精力到重聚动力,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大学时代的梦想又呼啦飞回来了。那个瞬间,我开始明白曾见的那些分心有多愚蠢,我差点就为无关紧要的琐事放弃自己多年的奋斗目标,放弃了跟别人完全没有关系,只存在于我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美丽新世界。
 
再看看我的大学同学,一年前走出北大校门的那一刻,我们是一群多么心高气傲、动力十足、拥有广阔视野和胸怀的女孩。在大学里,我们动辄去英国交换,去美国调研,那个时候的我们觉得自己心里装着整个世界。可是现在,为什么我们会对工作变得斤斤计较?计较一个报告做的是不是心烦,计较一个箱子是不是应该由男同事搬,计较电脑中病毒是不是应该由男友来重装,计较生病了是不是必须有人陪着上医院,计较一双新鞋是否第一天穿就有了划痕……我们内心的全世界哪去了?
 
所以一年后的今天,我的很多女同学依然站在毕业时的起点上,而同班的男生不知何时已经悄悄跑到了我们的前头,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只能远远眺望他们的背影。
 
或许你会说,每个女孩都要面对现实,可是,如果我们就这样说服自己一点点怠惰下去,那么若干年后你就会变得和最普通的女孩一样,一样的家长里短,一样的房子车子孩子,一样的东家打折西家促销。我们曾经在大学校园里那么努力地让自己不安分、不妥协、不放弃,为的就是这最后的殊途同归吗?
 
我们总是被教育"女孩子要柔弱一点,不要逞强,不要事事都会,要学会撒娇,让男孩来帮你做"。其实,每一个女孩生来都没有标签意识,那些所谓的你该这样、不该那样,都是后天环境强加给你的。曾经我也认为电脑技术这事儿不该我管,一个女孩子懂个这干什么?自然有男生排着队帮你做。直到有一天,工作强迫我要捧着说明书,——找到光驱和硬盘,判断CPU有多大,刻录机怎么用。当我扔掉内心的障碍,把一个坏了的电脑拆开又装好,然后详细地告诉女同事每一个部件有什么用,每一根线应该连在什么地方,每一个电路板是什么原理的时候,她只会觉得这个女孩子真棒。
 
在社会的期待下,我们慢慢变得知书达理,变成贤妻良母,变到白发苍苍。其实,那些男孩期待过的事情,比如设计一座房子、造一架飞机、成为技术牛人、精通物理和化学,那些想法也都曾存在于我们心里。只是我们习惯了拿性别当借口,放弃了进步的动力,于是眼睁睁地看着男孩成就了一段段传奇,谱写了一个个神话。
 
网上流传着一个笑话:什么是新世纪女性的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好房……或许这个并不是笑话,而是身为女孩应该努力达成的梦想。
 

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比亚迪汽车你慢些走

比亚迪汽车在开局阶段的奇迹之后开始遭遇的中盘危机,再次证明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奇迹是不存在的。要去颠覆一个陌生行业的最好方法就是先踏踏实实的臣服于这个行业的规律。

8月5日,比亚迪集团公司副总裁及国内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夏治冰终于正式发布离开比亚迪的消息。

事实上在夏治冰正式离开比亚迪之前,在比亚迪内部已经有传言夏治冰三度辞职没有成功。最终,夏治冰选择在2010年比亚迪汽车渠道危机暂时回归平静,比亚迪重量级新车S6上市,此外比亚迪回归A股等等一系列事情安排妥当以后,夏治冰最终还是选择离开比亚迪。

夏治冰在离开前曾告诉媒体在比亚迪压力最大的两件事情是,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和2010年经销商退网事件。不同的是,收购秦川,他曾是反对派,认为风险太大,最后王传福却给予他平台和机会,成为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接手总经理职位时,他还不到30岁。而比亚迪渠道危机,经销商退网事件几乎直接导致了他离开比亚迪的选择。

1998年夏治冰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由于被王传福的个人魅力所打动而进入比亚迪,伴随着比亚迪从小到大,成就比亚迪汽车从无到有,一做13年。夏治冰将比亚迪汽车的销量从零开始,做到2010年的52万辆,2008年、2009年更是连续两年以翻番的速度成长,市场保有量也达到了160万辆,这已经成为业界的神话。

从夏治冰的职位来看,他不仅仅是比亚迪汽车的总经理,还是比亚迪集团公司副总裁,也是比亚迪创始元老之一,比亚迪给予了他梦想,温情和残酷,其中的感受也许不亚于一部《美国往事》。

因此,夏治冰这种离开更像是孩子离开母体,剪断脐带。而不是普通意义上职业经理人离开一个雇主,这更像是夏治冰人生方向性选择,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比亚迪汽车正在面临不小的问题。

从奇迹到奇迹的破灭

比亚迪进军汽车业,曾经凭着一腔热血和无知者无畏的精神硬闯出一个奇迹。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福莱尔,之后沉寂了将近3年时间。据比亚迪汽车事业部创立初期的销售业绩显示,有两年时间,销售完全不知道要做的是什么,不知道要去哪里找经销商,也不知道敲开经销商的门后和他们说什么。缺乏经验、产品乏力等原因,福莱尔微型轿车销量徘徊不前。当时夏治冰每天都要抽掉三包香烟,甚至不敢接听王传福的来电。

2004年,比亚迪整个营销体系遭遇沉重打击。数百名经销商看到其自主研发的第一款新车型时,脸色如同阴雨天气。王传福回忆,当晚他一夜未眠,要做一个痛苦的决定放弃第一款新车型,这不仅仅是高昂的成本,还是紧迫的时间问题。比亚迪进入汽车业两年未有新车上市,一批经销商当即离开。

王传福并未挖来业内营销高手,扭转颓势的重任落在了夏治冰身上。2005年夏治冰担任了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那时候比亚迪汽车没人知道,在一次小型的媒体活动上,几位当地嘉宾领导在念稿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把"比亚迪"三个字念对,有人念"比迪汽车",有人念"比迪亚汽车"。

就是这样的基础,比亚迪F3销量从零到10万花了14个月时间,从10万到20万用了12个月时间。第一批经销商跟随比亚迪迅速赚到第一桶金,也成为最坚实的渠道力量。而2008年、2009年比亚迪两年销量翻番,到了2010年市场保有量达到了160万辆。比亚迪汽车的节奏一度给其他汽车本土品牌带来恐惧感,并成就了一段汽车界的黑马传奇。

但是,2010年,在大市场环境仍然涨声一片的时候,比亚迪汽车突然连续数月出现销量同比大幅下滑,不仅年初制定的80万的销量目标难以完成,下调目标至60万后,最终也只完成了52万辆。从2010年3月开始,比亚迪在成都、北京、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区的经销商陆续出现"退网"的情况。截至2010年12月31日,A3、A4网络经销商的退网比例分别高达27.83%、31.91%,而A1、A2网络经销商退网比例分别为12.97%、27.6%,总体网点从1200家减少到1000左右。

虽然因此比亚迪于去年11月开始调整销售战略。夏治冰公开向经销商道歉,"我定的策略对商家苛刻,要求过高,团队压力过大后管理渠道用力太猛。"并承诺将少压库存,保证留出经销商的利益;加紧推出新产品,在完善产品线的同时提升产品价格区间……

然而为时已晚,面对着多达1000家的网络,仅靠减少压库、注重服务质量等"慢药",还是很难让市场销售情况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成为连续6个月销量下滑的国内汽车企业,仅为22.58万辆,下滑22%。如果下半年不挽回销量颓势,比亚迪很难完成全年销售57万辆至60万辆的目标。7月中旬,比亚迪股份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5%至95%。

而令比亚迪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限的新能源汽车也进展缓慢,尽管有巴菲特的加持、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和国家政策的优惠,然而比亚迪的各款新能源车以及纯电动汽车却并不被市场认可,销量很低。

踏空的那只脚

比亚迪拥有制造业的基因,讲究成本和效率,在进入汽车行业初期,凭借这一优势迅速打开了局面。但是汽车产品相对于手机和IT产品更为复杂,更加注重人性,这是比亚迪很难把握的角度。

正像前通用汽车副董事长鲍伯·卢茨新书《Car Guys vs. Bean Counters》说的,通用汽车陷入破产困境,致命的病毒不是工会,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拥有MBA学位的高管们。正是由于他们过度追求短期利润,过度忽视最本源消费者需求造成了通用汽车的困境。在卢茨看来,这些笨蛋们简单的任务蓄意理智化(或者说"复杂化"、数据化)。每个产品推出时考虑的重心不是消费者要什么,而是量化的目标——什么装配时间、保修成本、再生部件的使用比例和执行速度等等。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任何战略都依赖于产品调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比亚迪在产品上大的决策。从这个角度而言,比亚迪应该慢下来,仔细思考消费者需要什么,市场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这也是比亚迪汽车那只踏空的脚,现在需要通过几步调整,回归原点。从制造业中迈出一只脚踏入汽车业的阵地,想要在一个行业颠覆创新,至少要先学习认识并臣服于这个产业。

2008年,夏治冰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曾经踌躇满志,认为比亚迪汽车再不是门外汉,而他也已经成为汽车销售的行内人。他当时说:"比亚迪是一个外行造车的、我也是个外行卖车的,因为原来我是做财务的,没有做过销售,算一些数字比较多一点,进来之后就要学,营销也需要创造性,在学习的基础上创造,学习的话有两个对象最好:一个是你的对手、第二个是你的合作伙伴,刚好我们这两个资源非常丰富。"

比亚迪通过研究模仿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并结合比亚迪的成本和效率优势,比亚迪成为汽车业内的黑马,传统汽车公司对于这个打破产业节奏的新兵,有着天生的不屑和恐惧。

然而2年过去,比亚迪汽车经历了奇迹般的胜利后,突然出现了危机。

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之后有2年没有新产品,当时比亚迪汽车销售团队非常迷茫。有位比亚迪汽车的元老表示:"当时不知道去哪里找经销商,而且作为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找到汽车经销商,敲开那扇门,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非常困惑和紧张。一旦挺过来以后,非常感谢比亚迪给予这么大的平台,虽然这是最难的。因为当时基本上是上层领导和执行层人员一起探索前路。"

但是对于最近两年进入比亚迪汽车公司的毕业生而言却没有这么幸运,比亚迪汽车创立初期,没有现在这般疯狂高速运转,上下都在摸索前进。而在2010年之前,汽车销售公司事无巨细基本上从销售渠道,到汽车外形设计,到普通的媒体投放,媒体采访都由夏治冰一人最终决策。"那种工作量,在我看来一个人有48小时也是做不完的。"该人士表示。

而201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夏治冰决定把决策权下放,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让听的见炮声的人做决策。"因为当时比亚迪要发展家电业务,同时要发展新能源全产业链,此后,销售LED灯,而这些任务都压在了夏治冰身上,他分身乏术。

同时比亚迪高层又被此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所有的人只报喜不报忧,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市场误判。前端销售人员出于个人利益,恶性竞争,不同区域不同的销售政策,飞速建网,却不管网络的质量,对经销商采取了杀鸡取卵的销售政策。卖汽车比卖手机复杂的多,而最终比亚迪还是用复制阶段性胜利的方式狂奔,让问题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事实证明,比亚迪汽车销售事业部的团队还没有足够的积累和沉淀,销售队伍里大量刚刚毕业两三年的学生,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得体的跟经销商沟通,交流。这个时候,目标的明晰,规则的制定,对于放和收的明确界定更为重要。事实却是,虽然决策权下放,但是目标不适当,规则不明确最终出现了策略失误,摔了个大跟头。

有经销商回忆,当时比亚迪汽车的销售政策十分不稳定,朝令夕改。一段时间全国几大战区各自为政,每个区域都有自己针对经销商的返利政策,同时内部销售人员竞争激烈相互倾轧。过阵子看到这种情况损害了经销商利益,因此又调整为全国统一销售政策。再后来,由于销售数量的目标,又不得不再几大战区各自为政,每个销售人员给出不同的返利政策。让经销商对比亚迪汽车的信任度降到了最低,而盲目的疯狂店面扩张,也让经销商队伍良莠不齐。

为什么王传福会给已经担负重任的夏治冰继续拓展那么多全新的任务?因为在王传福的思维里,汽车制造和销售就像手机和其他IT产品一样,一旦占领滩头市场,拥有人海战术的渠道,外加正确的战略,基本就不可能失败。

然而,就在200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超出预期达到40万辆的时候,业内已经有人士预测,比亚迪的瓶颈和天花板将在年销50万辆的时候出现。同时由于比亚迪汽车弥漫性发展的"千店计划"难以顾全经销商利益,会给销售系统埋下重大的隐患。

需要改变的思维

如果把比亚迪汽车事业部当作一个汽车企业来看,它似乎没有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比亚迪集团公司的背景下看,则会发现拥有超强的制造业基因和对未来新能源技术不断的准备。比亚迪汽车似乎不像一个汽车公司,更像是一家IT制造商,不同的是,制造的商品是汽车,仅此而已。

很多人曾经提醒王传福:要颠覆一个像汽车这样一个复杂的行业,不是仅仅靠激情,力量和勇气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仅仅靠复制家电企业模式,或者IT制造业模式就可以做出好品牌的。

相比之下,吉利李书福算是觉醒较早的一位。李书福从做家电摩托车,到汽车,王传福则从电池到IT产品,再到汽车全产业链发展。他们两个人共同的特点都是不把汽车技术神话,并且在短时间内做大销量,开始都声称要做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便宜的汽车。但是2008年李书福掉头转变了风向标,吉利转型从产品开始,开始努力生产高附加值的汽车产品,这一果断的决策赋予吉利生命力。比亚迪汽车也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由量到质的攀升是一个更加需要坚持的过程。

王传福是一个外表看起来有着技术人员的木讷和憨厚,却有着国王般的内心。他要打造的是一个用新能源为中心支撑起来的全产业链帝国。他的理想不容动摇,而且很难有人能够说服他,他极强的主观意识,有时候是坚韧有时候是固执。

王传福堪称是个"无趣族",似乎除了技术、商业,他的生活没有太多乐趣,消遣和排挤内心的抑郁的方式是看电视。他甚至记不住上一次陪女儿看的电影叫什么名字,每天去比亚迪上班的感觉是自己给自己打卡,因为他觉得很充实快乐。他会给每一批新员工进行上一节培训课,据说下面的员工常常听的昏昏欲睡,因为讲的全部是技术问题。

他的这种性格注定他更加容易专注于生产技术研发,而忽视更多人性化,个性化的东西。他似乎能够一眼看到商业的本质,却不了解消费市场,和品牌的价值。

比亚迪汽车F3刚刚上市不久的时候,王传福就表示,比亚迪可以把F3的成本做到最低,并且让F3的价格越来越低。从制造业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情,打造全产业链,压缩成本。然而,对于不断下降的产品价格,其品牌价值恰恰是一种负增长。

同时,比亚迪在其他产业的成功,让王传福相信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规模化、垂直化、成本最低、人海战术化就是竞争力。

这样也很容易理解,王传福为什么会让夏治冰一个人承接如此多汽车以外的建设项目,在汽车团队的积累和沉淀并没有达到一定状况的情况下。

比亚迪汽车对于战略错误的调整还在进行中,这将是一个长久而缓慢的过程。但是对于王传福而言,面对复杂的汽车产业系统,要转变的或许是思维。

对于王传福在诸多公众场合提道:"比亚迪汽车2015中国第一,2025全球第一"的目标并不被比亚迪中下层的员工接受,他们并没有接上老板的理想。有比亚迪人士表示,对于王传福而言,他能看到的是技术上达到,但是对于用户体验如何,如何批量化规模化的去实现它,想得并不多。

王传福对技术情有独钟,也同样有着技术人员的憨厚直白,他公开表示,为了扩大销售渠道的数量,同时形成规模最大化,成本最低化,比亚迪的做法就是把F3改一下,看得见的地方都不一样,看不见的地方都一样,变成G3或L3,用不同的网销售,这样比亚迪就可以很轻易地扩大网络,因为车型不一样,大家相安无事。这样,比亚迪的店数就会很轻松地从200家扩到1000家。

他说的都是大实话,事实上这种做法在传统汽车行业里并不新鲜,比如大众品牌的速腾和斯柯达品牌的明锐,都是在同一平台上,同一内核下的不同外壳和品牌包装的两款车型。然而品牌把汽车产品人格化,喜欢运动动力的人往往选择速腾,喜欢内敛低调的人会选择明锐。但是没有人会在公开场合阐述这样的技术问题,同时比亚迪虽然换了壳,却没有赋予他们灵魂。

对于汽车这样一个承载着人的情感,文化的产品,仅仅技术上得以实现是不够的,如果要做好品牌还得从品质,文化上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方面王传福一眼看穿了各种品牌和车型的本质,并且能够很快学习模仿创新,然后他忽视了一个本质区别,大众品牌和斯柯达品牌都赋予了这两个外壳很多文化,情感,体验上的外延。

对于大公司而言,战略的惯性是超乎想象的,一旦战略方向判断失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往往第一步踏空了,你就要需要用四五步调整,才能重新回到正常轨道。所以,如果比亚迪汽车要决心把比亚迪汽车做成真正的汽车企业汽车品牌,那么从王传福开始改变思维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因为比亚迪汽车在开局阶段的奇迹之后开始遭遇的中盘危机,已经再次证明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奇迹是不存在的。要去颠覆一个陌生的行业的最好方法就是先踏踏实实的臣服于这个行业的规律。

比亚迪汽车其实可以跑得慢一点,对自身制造业的成本和效率基因少崇拜一点,对汽车行业的品牌精神、用户体验等关键要素多尊重一点。

而王传福也完全可以先从陪女儿看看最新电影开始,感受一下现实环境的变化,人们需求的变化,他一定会对技术与人的关系有些全新的感触。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4400.html

老师永远不教的50堂课

 LESSON 1
  你得接受现实,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LESSON 2
  现实生活可不是按学期算的,也根本没有暑假这回事儿。
  LESSON 3
  学会面对虚伪。
  LESSON 4
  对那些老实的书呆子和气点儿,没准儿最后你得在人家手下打工昵。
  LESSON 5
  不要让别人的成功打击自己。
  LESSON 6
  你不完美,也不必变得完美。
  LESSON 7
  珍惜并享受现在的时光。
  LESSON 8
  别把精力都用于关注自己的小世界。
  LESSON 9
  学校里可能已经废除了优胜劣汰,但生活中可没有。
  LESSON 10
  生活就像是玩躲避球。
  LESSON 11
  毕业之后,你们的竞争对手可不是那些童年的懦夫。
  LESSON 12
  "屈辱"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得接受它。
  LESSON 13
  你不会进NBA的,所以别忙着佩戴那些亮闪闪的奢侈品,先努力干活吧!
  LESSON 14
  穿得再辣,也不会让你更强大。
  LESSON 15
  在快餐店里端盘子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在你爷爷那一辈,把这种工作称为"良机"。
  LESSON 16
  你的父母和弟弟并不会给你丢人。真正丢人的是忘恩和无礼。
  LESSON 17
  你出生前,父母可不像现在那么乏味。都是在为你付帐、来回接送、打扫你的房间、
  为你存学费、听你倾诉自己是个多么理想主义的人……这些琐事中消磨掉的。
  LESSON 18
  现实生活可不是按学期算的,也根本没有暑假这回事儿。
  LESSON 19
  如果你把事情搞砸了,那就得自己负责,别怨父母。
  LESSON 20A
  抽烟看起来并不酷,反而让你像个白痴。
  LESSON 20B
  即使你妈妈很厉害,校长很懦弱,你也不能想穿鼻环就穿鼻环、想干吗就干吗。
  LESSON 21
  有人冒犯你了?那又怎样?我是说真的,那又能怎么样?
  LESSON 22
  你算不上什么受害者,所以别再抱怨了!
  LESSON 23
  总有一天你必须长大、真正搬出父母的家。
  LESSON 24
  蝙蝠侠的女朋友说的没错儿: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做了什么。
  LESSON 25
  "π"可不在乎你的想法。
  LESSON 26
  "道德指南针"并不实际存在。
  LESSON+ 加课
  "无用输入导致无用输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你吃的东西,也适用于你的所看所听。
  LESSON 27
  别听下半身指挥。
  LESSON 28
  慎独。
  LESSON 29
  学会面对虚伪。
  LESSON 30
  零姑息=毫无常识。
  LESSON 31
  骨瘦如柴在现实中并不美。
  LESSON 32
  生活和电视剧是两码事。
  LESSON 33
  对那些老实的书呆子和气点儿,没准儿最后你得在人家手下打工呢。
  LESSON 34
  胜利者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哲学,失败者亦然。
  LESSON 35
  要是你屁股太肥,麦当劳可没强迫你吃他们的巨无霸汉堡;要是你抽烟,那也不是万宝路的错。
  LESSON 36
  你不是刀枪不入、永生不死的。
  LESSON 37
  信息灵通不等于你对一切了如指掌。
  LESSON 38
  与人交流的时候,要注视对方的眼睛。
  LESSON 39
  黑白电影里演的很多都是真人真事。世界也不是从你出生那一刻才开始运转的。
  LESSON 40
  那个斥资百万的项目简直是为了把你们变成猪脑子,学着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吧。
  LESSON 41
  很多人都经历过你那些事,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
  LESSON 42
  更换机油。
  LESSON 43
  不要让别人的成功打击自己。
  LESSON 44
  同事不一定要成为朋友,朋友也不是你的家人。
  LESSON 45
  大人们可能已经忘了你们这个年纪有多可怕。但你要记住:这都会过去的。
  LESSON 46
  记得去看看地下室里的豚鼠。
  LESSON 47
  你不完美,也不必变得完美。
  LESSON 48
  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抓住重点。
  LESSON 49
  别忘了说谢谢。
  LESSON 50
  珍惜并享受现在的时光。

30个安慰自己和别人的小技巧

第1个安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在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不攀不比。

第2个安慰:不做欲望的奴隶

人们总叹息"飞蛾扑火",人们总讥讽"鱼儿上钩",人们总是笑话"自陷泥潭"。但是如果自己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这种欲望的悲剧还少吗?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纵自已灵魂的人,最终会失去真正的自由!必须时刻警惕不良欲望,善去不良欲望,不可放纵自己。

第3个安慰:要活得轻松和快乐

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自己就会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自己就会欢乐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会远离痛苦;不是时时苛求自己,自己就会活在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会轻轻松松。活得太累就会痛苦不堪,知足常乐。

第4个安慰: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 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 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第5个安慰:多用善眼看世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处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也就无法和平相处。以"恶"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总有可爱处。自己多看别人的长处,就会越瞧越可爱。圣人都要"一日三省",要相互宽容。

第6个安慰: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 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得到了媚俗,失去 了真实,要坚定信心,拥有自我。

第7个安慰: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 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走极端总是惨遭失败,寻找人生的智慧。

第8个安慰: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评价

没有一副画是不被别人评价的,没有一个人是不被别人议论的。自己要是沉默寡言,有人会指责"城府很深";自己要是善于健谈,有人又会指责"夸夸其 谈";自己要是赞美别人,有人会指责"别有用心";自己要是善意批评,有人更会暴跳如雷,认为"多管闲事"。光看别人的脸色,自己还活不活,拥有自我,又 不囿于自我。

第9个安慰:恶念越多痛苦越深

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生活?关键是没有及时驱赶心中的恶魔。因为心存邪恶的念头,就不会理智地克制自己,经常会做出悔恨的蠢事。因为没有及时清扫心 灵的灰尘,意志薄弱者就会不时掉进深潭。因为时常鬼迷心窍,就会让愚蠢蒙蔽双眼,进入错误的岔道还不知道。心中有恶,就会心神不宁,去恶念。

第10个安慰:注意不要活得太累

常有人感叹,活得真累。累,是精神上的压力大;累,是心理上的负担重。累与不累总是相对的,要想不累,就要学会放松;生活贵在有张有弛。心累,使人长期陷于亚健康状态;心累,会使自己精神不振。心别太累,学会解脱自己。

第11个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再怎么悔恨也是无济于事。未来的还是可望而不可及, 再怎么忧虑也是会空悲伤的。今天心、今日事和现在人,却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感觉美好的。当然,过去的经验要总结,未来的风险要预防,这才是智慧的。昨天已 经过去,而明天还没有来到,今天是真实的。

第12个安慰:自己的心痛只能自己疗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丧失现在的心情。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只会增添烦恼,只能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无能。抱怨是一种致 命的消极心态,一旦自己的抱怨成为恶习,那么人生就会暗无天日,不仅自己好心境全无,而且别人跟着也倒霉。抱怨没有好处,乐观才最重要。

第13个安慰: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 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 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第14个安慰: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第15个安慰: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 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第16个安慰:"想得开"才有快乐的心情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融儒、道、释三家精华的名言,叫人多一点开朗、开通与超然。"想不开"总与"疯"字有染,其主要症结还在于钻牛角 尖。"想得开"总与"智"字相关,其主要原因还在退一步海阔天空。道家的"以退为进",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实是人生的大智慧!有什么想不开的, 有退有进,能屈能伸。

第17个安慰:烦恼是跟自己过不去

人越烦恼,烦恼就越多,人越快乐,快乐就越多。如果光为烦恼而忧虑,那么烦恼还是客观存在的,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相反,因为烦恼的连锁反应,心情 越加沉重,越发苦恼。要是自己不断化苦为乐,改变"做一行、怨一行"的心态,就能获取自身的快乐。烦恼中光阴也虚度了,笑对人生。

第18个安慰:自己的伤痛自己来疗

不要期待别人能抚平自己的伤痛,只有自己把自己说服了,只有自己让自己想通了,才能彻底地根治心病。受挫、失误、不幸、磨难是对生活的理解更为深 入,是对人生的内涵更为认识的必由之路。唯有征服自己的人,才有力量去征服一切。治愈一次心灵的伤痛,就等于让心灵升华一次,自胜者强。

第19个安慰:千万不能绝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己一辈子不生病是奇迹,那么平常的病痛,则极为正常。自己偶患疾病,又遇到庸医,就疑为绝症,痛不欲生,病魔并没有 把自己的性命夺走,恐吓却把自己弄个半死。对于疾病既要乐观,又要谨慎对待,切不可听风就是雨。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之理。不能自已吓自己,千万别对 号入座。

第20个安慰:人生总有可惜事

清人史震林在《西清散记》中说:"一生有可惜事:幼无名师,长无良友,壮无善事,老无令名。""贫贱人可惜者二:面承唾为求列,膝生胝为求荣。" "富贵人可惜者二:临大义沮于吝,荷重任败于贪。""聪明人可惜者三:妄讥议谓之薄,自炫奖谓之骄,怀愤激谓之躁""豪侠人可惜者三:助凶人得暴名,挥泛 财得败名,纳庸客得滥名。"能否检查一下自己的可惜事,遗憾总是难免的。

第21个安慰:"放下"就有好心情

心灵的负荷太重,就有太多的烦恼。见什么爱什么,看什么要什么,能不烦恼吗?及时清扫心灵,别让心灵的尘埃积得太厚。要知道人生苦短,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求的。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明白。烦恼的东西必须放弃,轻装上路。

第22个安慰: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 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第23个安慰:沉默能省去许多烦恼

越是当自己滔滔不绝的时候,自己的愚蠢越会暴露无遗。越是当自己洗耳恭听的时候,自己的智慧越会快乐生长。聆听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方;聆听是 沟通双方、尊重对方的桥梁;聆听是抛弃错误、远离懊悔的法宝。切莫以为善言能辩是自己的本事,也许一不留神会刺伤别人的自尊,或许无意之中会埋下不幸的种 子。学会倾听是最大的智慧,不要总是滔滔不绝。

第24个安慰:只有信赖的人才可放心交往

不能与无赖打交道,否则,会天天无宁日。不能与口是心非的人打交道,否则,时刻要提防被人出卖的危险。不能与没有信用的人打交道,否则随时会有烦恼 惹上身。不能与刻薄凶狠的人打交道,否则TA可能会攫取自己的性命。不能与声名狼藉的人打交道,否则会时时玷污自己的声誉。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交往的,慎交 朋友。

第25个安慰:不爱学习愚蠢多

聪明人总是谦逊好学,不耻下问,多多益善;愚蠢人总是骄傲示世,以嘴代心,时时训人。聪明人在学习中成长,在智慧中享受生活,又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愚蠢人在不学无术中衰弱,在笨拙中烦恼生活,从不会主动吸取经验教训。聪明的人好学习,多听多学长学问。

第26个安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 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第27个安慰: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第28个安慰:别说过头话

说话必须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凡事把话说绝了,就没有了回旋余地。一旦陷入语言的"绝境",其被动、尴尬之情可想而知。说话的艺术在于让人进退有余。人在气头上切莫说过头话,愤怒的话语实际上是一派胡言,平息心火之后会产生许多懊悔。想一想再说,别说绝情话。

第29个安慰:要善于消除误会

轻信是误会的媒介,疑心是误会的土壤。疙瘩总在心中,何时才有轻松快乐的心情?一旦有误会形成,就要正确予以剖析,切莫狭隘偏见,主观武断。以坦诚之心求得理解,以友好之情相互沟通。最好的还是面对面的交流。别让误会越来越深,善于化解。

第30个安慰:不可忽视别人

孤独往往是忽视的产物。忽视别人,也易被别人忽视。切莫有骄傲心态,目空一切,为所欲为,必将令人厌恶。性格孤傲的人同样易被别人抛弃。不要故意回避别人,也不要刻意接近别人,一切顺其自然。注意别人、欣赏别人,别太孤傲。

http://fenxiang.umiwi.com/2012/0621/71144.shtml?ref=29

人生有三件事不可俭省

作者:毕淑敏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样说,实在是因为俭省的机会其实很廉价,俯拾即是遍地滋生。比如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1.5到2厘米的膏条,而不是1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当暑气蒸人的时候,你只能穿一件纯棉的T恤衫。如果把貂皮大衣捂在身上,轻者长满红肿热痛的痱毒,重了就会中暑倒地一命呜呼。俭省比奢华要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然而有三件事你不能俭省。

第一件事是学习。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就算圣人孔子,答疑解惑也要收干肉为礼。学习费用支出的时候,和买卖其他货物略有不同。你不知道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决定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己的状态。这在某种情况下就有点隔山买牛的味道,甚至比股票的风险还大。谁也不能保证你在付出了学费之后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只能先期投入。机遇是牵着婚纱的小童,如果你不学习,新娘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你人生的殿堂。

第二件事是旅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知道。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蓄积。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第三件事是锻炼身体。古代的人没有专门锻炼身体的习惯,饥一顿饱一顿全无赘肉。生存的需要逼得他们不停奔跑狩猎,闲暇的时候就装神弄鬼,在岩壁上凿画,在篝火边跳舞,都不是轻体力劳动,积攒不下多余的卡路里。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用不完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于是要人为地在机器上跋涉,在充满氯气的池子里浮沉,在人造的雪花和冰面上打滚,在矫揉造作的水泥峭壁上攀爬……这真是愚蠢的奢侈啊,可我们没有办法,只有不间断地投入金钱,操练贫瘠的肌肉和骨骼,以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有没有省钱的方法呢?其实也是有的。把人生当作课堂,向一切人学习,就省了上学的钱。徒步到远方去,就省了旅游的钱。不用任何健身器械,就在家里踢毽子高抬腿做广播体操……就省了健身的钱。

然而,这也是破费,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

34岁工作9年国企男悲催的职场经历

今天之所以鼓足勇气要来丢一下丑,是因为这两天实在太受打击了!原因是这样的,我这段时间一直想辞职。因为在我工作9年的单位干得实在是太悲催憋屈 了。也准备了简历,休了1星期带薪休假,18号独自一人来到上海滩,来到人才大市场,早几天听说有机械(本人机械专业本科毕业),汽车、模具、钢铁专场招 聘会,过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结果来了悲剧了,一个是单位太少,而且大部分单位没有来人只是贴了招聘广告电子邮件联系,仅有寥寥的几家单位招聘人员在,既 然来了,就投几份试试呗,结果投一份退一份,原因是不符合条件。说我只是设备管理、维护经验多,他们要专业做机械设计的,除了会CAD还要懂 pro/e,UG, SW等等。我承认我不会三维,确实这几年不是专业搞设计的。那好,这个我认了!好不容易看到一家招聘设备维修工程师的,人家说你搞的设备和我们的设备不一 样。晕,真晕,设备有千万种,但原理都一样啊。人家根本就不听我解释,更不用说谈薪水待遇了,无功而返。心情跌落到低点。干了9年,跳槽怎么就那么难呢? 转行怎么就那么难呢?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

现在想来,悲剧从高考填写志愿时就开始了。选择,在人的一生中真的很重要。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除了帮父母干点农活以外就是学习学习,父母希望我能跳出农门 (哈哈,农村人很爱面子的,以前是谁家孩子能上大学,哪怕自己的孩子毕业了在外面干清洁工,他们也觉得很有面子。现在农村人的观念是谁在外面挣钱多,谁家就有面子!)还好,我一路走来,学习还算不错,虽然我智商平平,悟性也一般,但我还算是个懂事、勤奋的孩子。

1999年以低于重点线10分的成绩调剂到了某二本院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那年重点是上不了了,偏偏我报考的二本院校录取分数超高,结果悲剧地调剂了!当然专业是我自己选择的,是我想当然的选择的。事实上我根本就不大喜欢机械这个专业,抑或说我根本就不是一个搞机械的料,缺少兴趣和悟性。这个在我多年的从业经验中已经应验了。可能有人会问,你 不喜欢为什么要选呢?说实话,你对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任何经历只知道学习学习学习的井底之蛙的孩子谈人生规划我觉得就是空谈,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农村孩 子在填报志愿时都是想当然的,因为每个专业对他来说太虚幻了。当然除了农业,哈哈,开个玩笑。

我就这样稀里糊涂上了大学。虽然没太大兴趣,但由于我一直比 较勤奋,大学四年成绩也还不错,每学期班级10名左右,奖学金拿过好几次,没有任何补考挂科经历。也早早地在大二上学期就考过了cet4级和计算机国家3 级。英语6级考了3次,每次都是54分,54(我死),郁闷,最后干脆放弃不考了。现在想想当时要再努力一下狠补一下听力和阅读理解,估计是没大问题的。 那也许情形和现在完全就不一样了,因为有当时有好几家外贸单位对我的履历很满意,唯独要求英语过6级。毕业时准备了2份简历,一份找机械方面的工作,另一 份找网络维护、B2C方面的工作(因为我确实对网络技术很有兴趣)。但因为实践经验少,最终没有单位接收。机械方面的工作找的也不是很顺利,转战了N个地 方,有上海、无锡、苏州、宁波、杭州、深圳。因为我是南方人,一直希望能留在长三角或珠三角工作,机会也多。可是我这人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怎么回事,我 专业并不差,可是当年找工作就那么难呢?一气之下干脆不找了回到母校,正巧当时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来我校招生。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去投了一 份简历。国企很注重综合素质,刚好我又符合条件,比如说学习成绩可以,英语4级计算机2级,中共党员优先啥的。居然很轻松地录取了,当天就叫我签约,当时 我有点懵,还没思想准备,不过在招聘人员的再三忽悠下,还是签了。当时想,不合适大不了干满一年实习期就走。实际情况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来就是 9年。9年啊,人生能有几个9年!我就这么悲催地过来了。

没有接触过机械这个专业,不过貌似这里还是有不少的人提过这样的话题。怎么说好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一行都有混的好跟不好的人吧。或许机遇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那一年一共招聘有130多个应届生,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入厂培训(主要是军训)以后就开始分配到各个地方。基本情况是:文科类的都进了机关单位;工科 类的一般都进了主体生产单位,当然也有部分进了设计部门。和大部分人一样,我也进了生产单位,当时由于刚毕业步入社会啊,根本就不明白怎么回事啊,觉得在 生产单位也挺好的,抱着"至少基层更能锻炼人而且能学到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个单纯幼稚的想法,倒也傻乐乐地去了。

生产部门,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以生 产为首要任务,当然设备也是为生产服务的,所以就显得没那么专业了。主要是保证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即可,如果有大的改造项目,基本都是外委专业单位解决, 偶尔的跟着学点皮毛啥的。实习期第一年还算幸运,分配在生产单位的设备部门,主要跟区域工程师学习全厂设备的风、汽、管网、液压设备的管理。很遗憾的是我 这人悟性差,实习大半年还没大有啥进步,最要命的是性格懦弱(有时侯还有点倔强),不大敢于跟人交流,当然更不会巴结领导,团结同事了,甜言蜜语,油腔滑 调从来都不是我的个性。这直接导致我跟办公室环境格格不入,加之我一没后台二没关系。领导随便找了一个理由直接把我调到生产车间, 美其名曰车间技术员,主要负责车间区域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等等,当然还兼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现在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帮助的工作。到了车间,杂七杂八的烂事就 更多了,领导又一大堆,谁都能对我发号施令,稍有不满,都得挨批!作为一名南方人,孤身一人来到北方工作,不光承受工作上的种种压抑,还要承受很多诸如语 言交流、气候、饮食等等方面的不顺。

那段时间,真的都快崩溃了,每次听到手机响(有时半夜,有时休班),神经都莫名地紧张起来,搞得我每天晚上睡眠质量很 差,没多久就得了神经衰弱的毛病。后来我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状态,干脆破罐子破摔!结果和车间领导关系都弄的很糟糕。厂部领导给我机会,2007年把我调 入另一个车间,我也意识到自己各方面需要改变,所以工作上更积极努力,为人处世上也尽量变得谦和、圆润。但一切为时已晚,别的车间的领导肯定也知道我的情 况(何况各个车间的领导都是来回的换),故意给我小鞋穿啊,生产上缺人手,叫我过去顶,维修上缺人手,叫我过去干,总之我成了一个到处跑龙套的主。所谓好 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职场上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无限地被放大(我是说对我这种三无人员来说的,有硬关系的就不会,领导会给你擦干净。),直到今 天,我还是一位基层班组的设备维修人员。想想这些年来这些经历,真的不堪回首,真的很痛苦。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给即将毕业想进国企的同学几点小建议。1、如果非要进国企,那就进垄断性国企,没有关系没有后台不会溜须拍马不要紧,至少还有可观的薪水。2、如果没有 先天的关系(比如七大姑八大姨)或后天的关系(比如牛B的校友)啥的,请谨慎进入国企。3、如果不会溜须拍马不会阿谀奉承不会见风使舵,也请谨慎进入国 企。国企需要能力,更需要背景!

1、跳槽最好是先找到下家再走,哪怕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不要,省得自己没地方去着急

2、要有足够把握找到自己能够发挥所能得工作,薪金要高于现行薪金。

3、是要事先通知现行老板让其招人代替自己,找到合适的辞职理由 处理交接好自己的工作!

4、专业方面,你尽可能准备好一个深入全面的专业水准(相对而言,下同)

5、英语水平(或其他外语),有好的外语水平对于你进入外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般而言进 入外企对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6、灵活的处理任务的能力。你可以不那么专业,也可以不精通外语,但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灵活 的思维,独到的想法。这才是你区别他人,展现才华的关键所在。

7、距离你下一个岗位还差些什么,你就补些什么,准备好就出发!

8、做人做事都要有自己的原则,跳槽是好事,一般找好下家再辞职,学不到东西了就走!但要 走也得留个好印象。换了环境就好好干。

9、如果有把握找得到更好的,就走,否则,先考虑吃饭的问题,把自己的能力和收入衡量一下,看 有无把握

个人认为,如想在机械行业有一个好的发展,而自己又没有当老板的雄心与潜力(并不是所有人

适合当老板与有当老板的机遇),那么就应当有跳的打算。在机械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材 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导至各种新的就业机会,当然一些跟不上的企业就会沉落。在一些 小型企业工作的员工,不管老板对您有多好,你应有这个思想。这社会变化很快,到底准备什么?

我想是这样: 1、 如果想去同行业发展,你应有一个自主的工作能力与合作交往能力。从设计到加工自己负责的 整个一 条线,自己必需有个全盘概念包括一些配套供方信息,必需说出个道道来,理由:熟悉的事做不了,还能做什么。

2、如果不是同行,你必需熟练掌握基本加工资识,熟悉加工机床,常见加工工艺,材料,机械行业 标准。理由:重新革命时你的基础底子一定要好,对您的新工作一定有帮助,基础知识是您的基本功,交流时人家能看到您的底子与判断是否能担负起一些重要设计开发工作。

3、了解一些您要所到行业的信息与所到单位的一些社会背景影响(企业文化). 理由:看您的行业前景如何作个判断,这让你是否可进入。

如果 10 个人中有 8 个说这个单位不好,你还去不?

当然我们机械行业的跳槽的最短期限最好应在进入 1 年以后,要不对自己与对公司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当然一些特别不可抗拒的因素除外。

http://zhichang.umiwi.com/2012/0625/71200.shtml?ref=31

谈谈外企工作利与弊及外企选人的关注点

看到每年大家对于做公务员,去国企,去央企,去民企或者外企有很多争论。那么今天就聊聊这个吧。

当然,因为我只在外企呆过,所以我也只能谈谈外企的,当然还是以欧美外企为主,日韩港台企业文化很不一样,待遇福利也相当不同,没有可比性。

第一,当然是工资问题。

工资角度,一般来说,外企的明面工资基本面上比国企公务员都好。国企,公务员的明面工资一般都很低,但是他们有很多东西是 台面下的,所以综合起来,超级牛的例如央企,收入总体待遇还是非常好的,比大部分外企好。但也应该看到,大部分国企在收入方面和外企来说还是外企占有优势 的。

那么看工资,该看那些?绝对不是基本工资哦。

我们HR问别人收集上家公司工资的时候都要收集Total Package,也就是总体薪酬。

总体薪酬也分为薪资部分和非薪资部分。薪资部分常见的就是

基本工资 base pay,

奖金bonus,

提成Commission,

加班工资OT Pay(这个很多外企是没有的,因为外企一般只有低岗位或者工厂职位才有,大部分Office岗位都没有这部分钱),

津贴Allowance(内容比较繁复,出差津贴,手机津贴,置装费,培训费,旅游费等等很多)

这块内容有的公司提供车贴的比方说,回头另一家提供班车的话,那么车贴就会不计入总体薪酬,因为我们要做到对等。而实际工作中,如果在家附近就有班车的话,绝对比自己开车领车贴舒服(那不是上车就可以睡觉吗?而且一般这也意味着没有很多加班,否则企业要亏死的)。

外企由于塞班斯法案存在(美国企业),有很多公司不给出差津贴,但给比较高额度的报销限额,比如每个人每天餐饮费最高报销 400人民币(还是酒店里面包早餐的情况),其实中国人都懂得,火车站那么多卖发票的很多都冲着这个去的,事实上,老板也一般不会在发票金额上给你使绊 子,给你400限额了,哪怕你不是吃饭出差时候天天去酒吧,也尽管报销吧。呵呵。

除此之外,手机费也是有的公司给报销一定金额的,一般都是用不完的。而大部分外企员工也会充分享用这种福利。

其他现金福利(other Cash Benefits)这个也就是过节费之类的东西,这个呢,外企的其实比较单薄,而且越大的企业越单薄;一般过年,中秋节,儿童节能有个100-200的券或者礼盒已经算很不错的了。和国企动不动就几千几百的发还是很有区别的。当然,有些外企因为工会组织,所以福利还是挺不错的,比如有的每季度发个20张电 影票,一年组织一次旅游什么的,还经常搞搞内买。

非现金福利

这块表现在合同长短,保险,年假等方面。也是外企比国企公务员体系优惠的地方。

合同角度,新劳动法实行以后,很多外企的合同都有所变化,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外企是采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方式进行管理的 (毕竟那样HR管理成本可以下去很多,特别对很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而言)。这个时间短的看不出好坏,但是总结来说,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好处就是企业对于 裁员多一份顾忌(并非不能裁员),裁员补偿更高,如果重大疾病的话,对有些航母级外企来说,其实比国企待遇更好(福利保险使然,当然没人想生病)。

保险特别是商业保险,也是外企比其他企业好的一个表现。对于相当多数的外企来说,他们都会为员工加保医疗险,意外险等保险。

当然,外企对人的要求也是高的。你不干活的话,总归危险的。所以,如果想偷懒过日子的,外企最好不要抱太大希望。这是一个 工资可以很高,但同样付出巨大的地方。冗员在规范的外企永远是HR要消灭的东西。而冗员颇多的外企本身生命力也是很有问题的,而这时候,外企就没有国企那 么好运了。股价一跌,马上裁员的大刀就磨的锋利的很。所以说道弊端的话,稳定应该是头一条。

这里说的稳定,并不是职业的稳定,而是在一个公司工作很久的稳定。你问外企的人,准不准备在一个公司呆一辈子,绝大部分都会说"No"。这既是主观意愿,也是客观情况。在一个外企干上10年的人目前实在是太少了。原因很简单,机会太多,诱惑太大,而企业本身经营的起起伏伏也是个诱因。

一个在知名外企工作3年以上的人,即使你不在51job投简历,也会有无数的小猎头找上你,今天一个supervisor,明天一个manager职位的诱惑你,工资少则30%增长,多则100%甚至200%增长,你能不心动吗?

毕竟,一个企业中,人才梯队做的再好,也不可能人人都最后升职为经理,甚至有很多公司,很多岗位其实是没有前途的。比如说 大型外企的很多部门秘书行政,除非碰到一个赏识的老板,否则一辈子就在订酒店做报销,做的事情琐碎而低端。工资也不高。但你在那里呆上了2,3年,企业的 很多行政管理内容就已经很清楚了,也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多余的。那么回头一个猎头跟你说,某个小公司招聘办公室经理,工资你本来5000一个月,给 你8000,你去不去?因为你是大公司的,你留在Linkedin或者51job上的简历就有很高几率被人家看到。相比较从茫茫人海中找候选人,认准大公 司的员工,总是效率比较高,产出比比较大的。那么自然,这个流动率就来了。有人走了,自然要有人填。可是弄个应届生不行呀,上手不能立刻干活呀,于是外企 一个有趣的循环就开始了。新人工资往往有高过老人,于是几轮更替,人员工资就自然而然上升了。

记得再2002年的时候,上海这里,一个外企经理有个10多万,20万已经是高的不得了的工资,今天一个普通的专员工资也在这个数字,而高级专员工资往往也接近30万,至于老板,动不动工资就超过50万,朝着100万挺进。

相比较外企,国企就会显得"健康"很多,至少由于人员跳槽而腾出来的岗位很多时候被内部转岗消化了。这在外企有,但很少。 比如我一个行政,看到HR有个职位,想去应聘,往往经理不太愿意招用这样的人,虽然可能人家干上2-3个月就能上手,但由于没有国企那种企业氛围,再讲究 效率的外企,明显效率会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少了。而这有在另一方面,造成很多人员外部流动。

另一个原因就是外企经营环境的变化,国企特别是效益好的很多国企,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靠自己的经营实力再赚钱,而是靠垄断 很多国有资源而赚钱,比如08年的金融风暴,国家4万亿的投资大部分消化给了国企,造成今天中国中小型私企举步维艰的情况。所以,国企如果是有资源垄断优 势的企业,那是稳定性很有保证的。而外企就不一样了,即使IBM,西门子,HP这类在中国算得上巨头的外企,也难以避免隔三差五的裁员精简。从某种程度上 说,这是正确的经营方向。但对于个人就有些残忍了。我自己也经历过被裁员,当你周围的同事都和你一样不得不挑个日子"家里蹲"的时候,那种悲哀和无助很难 明言。

我看到的简历中,在一个外资企业呆了超过10年的,除了日韩企业(那属于外其中比较稳定的,但也同样属于工资待遇不比国企 高多少的企业),基本在5%之内。除非在这个企业一直在职业上升中,否则很容易被猎头打上"没有Potential"的印记。似乎在外企,你不跳槽就显得 你自己太窝囊一样。我经常听到的话也是"你也干了2年多了,可以动一动啦之类"的诱惑我跳槽的话。

当然,这种不稳定也不见得是不让人喜欢的地方。因为每次职位变动只要是积极地,都会带来或者涨薪或者涨薪升职的好处。所以很多外企人就变成了跳蚤。每年年底公司工资review完,就开始给猎头广撒网,来年过完年奖金拿好和公司88的为数不少。

当然,这个前提是他们呆在真正的牛企,毕竟外企规模也有大有小,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有高有低,只有那些在知名外企的员工才会 有机会成为香饽饽。所以,在外企生存,实力是必需的。如果你有能力,那么稳定对你就是一种常态,即使你干的不爽了,换个下家,也能有好职位+好工资。但如 果你惰性强,就想找个好公司然后靠着大树好乘凉,回头可能就会很尴尬。

当初我自己遭遇的裁员也是在2008金融危机的时候,那时候我所在的公司是行业内No.1的,的确是个好公司,但很多员工 在公司干了几年,站稳脚跟后,也的确有思想惰性了。结果遇到裁员,他们的技术职能都是昨日黄花,或者太偏太窄,外面的企业需要一人多能,晃晃悠悠1年多还 没找到工作的也大有人在。而那些积极上进的,反倒是即使金融危机,也能换个行业继续生存,且升职加薪,职位之路越走越广。当初我们部门和我一起被裁员的有 7-8个人,现在回过头来看,3年过去,我们这些被裁的员工人人职位薪水都几乎和当时相比翻了一翻。因为大家当时虽然被裁员,但是一则利用网络互相帮助, 二则利用空余时间读书进修,再加上好公司的背景,所有人都实现了无缝连接(周五从公司办完离职,周一到新公司报道)。但我也收到过前公司的同事简历,就没 有那么幸运了,一样是当时走的人,竟然有1年多没有找到工作的。所以,懒惰是外企生存最大的敌人。

生活在外企

外企早已退去了90年代那种小资的身影,大部分外企的员工也和普通人一样打拼着生活,或者欢乐,或者辛苦,或者抱怨,或者 坚持地在人生路上写下自己的印记。很多MM一定以为做了外企白领,就可以天天洋装在身,每天TAXI代步,午饭晚饭精致可餐,在周末练练瑜伽,购下物,参 加个烘焙班,过上真正的小资生活。那么我就得给你泼冷水了。

先从穿说起

其实很多外企并不需要职员每天正装出席,除了IBM之类的公司外,大部分公司的人只要Business Causal即可。什么叫做Business Causal?就是男生可以穿着POLO衫,女生可以穿着针织衫天天在办公室晃悠。裤子也不是必须西裤,一些休闲裤都是可以接受的。皮鞋或者休闲鞋也可以 穿。要做到天天换洋装,穿的跟瑞丽里面的美人一样的每个公司也总有那么几个人,个位数的,但绝大部分的人,穿着和学校,事业单位的人相比较,并没有什么不 同。说的实在点,也是囊中羞涩给弄得。别看外企白领每个月上万的大有人在,很多人的压力也很大,或者是买房还贷,或者是孩子要钱教育,真正月入过万的也都 是一些年近30或者年纪更大一些的女士,对他们来说,fashion已经不是他们追逐的东西了。而最有资格的小年轻们,有囊中羞涩,税前月薪7000的 话,四金过后(上海),拿到手也只有4000多,而太平洋百货一套漂亮点的洋装得2000左右。那里有这点米呢?淘宝?那个做学生妹的时候买来穿穿还可 以,真的工作了,出入A级写字楼的话,宁可穿的套装是过时的,也不能穿完全名不见经传的东西。七浦路有一阵子是那些囊中羞涩的小白领们淘衣服的好地方,可 惜现在价格也是一年高过一年,很多时候,商场打折后的价格和七浦路的价格已经相差无几了。再说,那种很多均码的衣服,很多MM身材不那么标准的话也没法选 购。于是,Zara,H&M这类品牌还行,款式不错的品牌成了很多白领血拼的对象。遇到打折季,一次买个几千的衣服也是常见的。

相比较衣服,包,配件倒常看到国际品牌的身影,那个不挑身材嘛。呵呵。但背着LV上班的也绝对少数,大部分也都是 Coach之类的国际二线品牌。曾经有个同事,就属于前面说的那种洋装天天换的类型。今天背个MIUMIU,明天一个LV的,但是和办公室大部分人而言, 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后来,再公司里感受不到艳羡和称赞的她,跳槽到某奢侈品品牌做HR,终于过上了每天穿衣服都会有人说你这是11年新款的那个衣服之类的 评价,为此开心的不得了。

接着就是吃了

其实,白领的午餐有那么几个大类。一类就是在CBD区域用餐的,基本上分为三大人群,外卖族,带饭族和外出就餐族。

前两种的第一类人就是属于无奈之举。大部分是开始工作5年之内的人,因为每个月收入到手也就在5000上下,每天如果一顿 30-50块的午饭,实在吃不消,而满大街的小广告中的套餐基本价格在15内搞定,于是,顾不上午餐时间(外卖中午都非常忙碌,所以1点多送到餐点常见的 很,而且都是冷的),顾不上卫生(一直很怀疑他们是不是正式饭店烧的),就冲着便宜两个字就去了。味道吃久了,实在不是一个让人舒心的午餐。出了外卖,那 些在全家,7-11解决午餐的也大多数是这种类型,那个预算可以更少,10块钱女孩子一顿饭基本可以吃饱,但东西都不算新鲜烧制的,所以营养价值要打个问 号。

第二类人,有一部分是因为顾虑外出就餐的食品卫生问题,还有一部分原因和上面的外卖族一样,就是"省钱"二字。不过幸福的是,家中有人烧晚饭+带饭,他们组成了公司午餐族。

第三类人,除了月光族之类的白领外,很多都是公司高级专员或者以上级别的人。毕竟,一顿午饭吃个50很常见,弄到100也 不是不可能。没点经济基础,哪里有这个底气?当然还有些人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公司里面大家都很忙,午餐时间,和老板是一个可以近距离沟通的好渠道。很多线 下的小道消息都可能会因为午餐聊天而提前得到。于是,有些有心人尽管收入不高,也加入外出就餐团。当然你看50-100一顿饭好像很多了,其实大部分时 候,再CBD就只能够吃个管饱的商务套餐而已。并不是山珍海味的。所以,有时候,吃个午餐就立马可以看出公司里面人的阶级之分。刚入行的外卖,有家庭以后 有人带饭,而老板们基本都外出就餐。泾渭分明。

当然最近还多了一些类似食堂的餐厅开在CBD里面,但基本一顿饭下来20起码的,菜色最多比大学食堂好那么一点点(主要是装修看起来更干净),也成了CBD上班的白领们,要不了低价要健康的无奈选择。好歹每天上馆子对身体其实没啥大好处,这种菜反倒能做到荤素搭配不是?

而还有一类人则身处工业开发区或者工厂区域,比如张江男们,虽然收入也不低,但是往往从单位到有餐厅的地方还得打车,那 么,这类地方配套的餐厅(质量和食堂差不多)也就成为了首选。那里看着菜色和大学食堂没差多少,但价格却差很多。基本上一顿饭也要10块出头,吃个20多 个也很常见,却只能吃到食堂的品质。在这里带饭一族有时候不单是出于节省,而是实在受不了那种食堂菜的品质。所以相对的,这里带不带饭倒不是收入差异的判 断标准。有时候,年收入100多万的老板也得和你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食堂菜"。出去搓一顿不是经常的。所以如果刚踏出校门的,倒是省钱的好法子。至于工厂 的一些工程师们,收入有时候不低,但工厂经常包饭,菜色其实有时候还搞过园区的食堂,自己往往免费用餐,或者只象征性的缴一点钱。所以,也可以说是另一种 福利了。

衣食住行,接着就是个住行。在上海这里,基本上白领们(排除大老板级别的),大部分还是普通人,一般外企里面,一半上海本 地的,一般外地来沪的。本地的如果没有成家,绝大部分和父母住,蹭吃蹭住蹭洗衣,还是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日子(很多带饭族都是有这个先天便利的),成 家的无论上海外地的,一般小夫妻单过,但要做到离家近,很难控制。毕竟大部分新结婚的都想买新房和次新房,CBD附近房价都在3万以上,一套也得200多 万300多万的,年轻小夫妻有这个实力的很少。除非打定主意先做丁克或者回头换房,否则一般都会买到挺远的中环以外去(丁克族有的就老公房买套装修下,那 么可以控制在150万左右)

在CBD上班的,有些人家在浦东,上班在浦西,那么收入在到手10000之内的时候,基本上还是地铁为先,公交辅助,出租 短途的经济出行方案。如果离家近的,也会每天打车上下班,平均花费再30-40之间(毕竟上海出租车起步费就要14了)。至于开助动车,骑自行车上班的都 属于另类,可能是会有碍形象吧。还有个原因是很多办公楼没有这类停放点。当然也有月光族的DDMM会先买小车,然后代步上班。但一般月入万元之内的比较 少,一则虽然月入万元,但如果加上房贷扣除3000(有些虽然没有买房可要存钱买房),还有午餐费1000(一般月入7000以上的大部分就加入了外出就 餐族),其实可支配收入已经不多了,硬要在挪出一块来养车,挺辛苦的(一般每月开销2000以上,包含800左右邮费,几百块养路费保险费维修费还有 400-800不等的停车费)。所以,这些白领MM们可能天天会换衣服,换包包上班,但遇到下雨下雪天就愁眉苦脸的,一则出租车叫不到,二则,大部分公司 到地铁站公交站都要走点距离,好好地衣服鞋子都会弄得湿漉漉的。所以下雨天可以说是CBD白领们最不喜欢过的日子。

另一些再园区上班的,基本上,工作开始几年还是班车+地铁的方式。但逐渐的,会有人开始开车上班。因为园区一般都有免费停 车位,每个月省掉着几百的停车费后,也往往让人心动。当然,如果该公司很大,班车线很齐,有时候坐班车还是不二选择无论你是100万的老板还是10万一年 的员工。虽然收入高了开车会很方便,但高架路上的堵车很让人烦闷,班车多好,上车就可以闭眼睡觉,想当年我们公司班车线路有40多天,我老板住在静安寺附 近,和我一个班车线路,每天要坐班车横跨大上海,直线距离30多km,但还是不开他的小车,方便嘛。但大部分公司班车线路都很经济,比如张江附近的公司, 经常是班车线路从张江站或者金科路站开始的,轮的10分钟一班,那个就让人不舒服。因为等班车的时间加上班车行进的时间几乎就是你从公司步行到地铁站的时 间,所以,每天上下班,时间是固定的,除非开车(那也有堵车),否则上班时间很难控制的更短一点。而且如果家里有事要半路离开公司,动不动打车就是100 多。再想快也快不出来。

当然,如果是外地来上海的新上海人,那么大部分还是就近原则,选择住在公司附近的住房。不过实际来说,大部分人租住的也就 是80,90年代的老公房,很多人一开始还要与人合住,减轻费用。所以要说住的很干净很爽,挺难得。这些人中有的人月入已经超过2万,但为了能存钱买房或 者现阶段也实在买不起房子,也只能继续蜗居着。今年上海市政府有些什么白领工程。最近了解下来也是花拳绣腿偏多。做得好的,比如张江的白领公寓,那是申请 者众多,基本没你的事。其他地区的,说起来政府会补贴你每月1000以上的,但往往都会限制你必须租住那些酒店式公寓(估计是那个入住率不高,房租却虚 高),我最近有个同事因为租的房子在浦东,人在浦西上班,就去申请了一下,结果发现,每月租金3000-4000,只有30-40平方,还是没法和人家合 租,而且得房率很低的方形,水电煤都要商用收费,想了想,最后还是租了公司附近的老公房,2000左右好歹还是2室户。

说完了衣食住行,相信很多人对于外企哪怕是纯外企白领的生活已经情绪低落了很多吧?记得去年在同济做活动,问起哪里的学生 你想毕业起薪多少,有很多本科生跟我说要8000以上,我问为啥,说只有月入8000以上才能过体面地生活。才能5年后一年又个10多20万。但那基本是 税前的概念,国企,民企我不清楚情况,但外企来说,由于不逃税,基本上10多20万到手也就月入10000左右,也就是这么一个生活状态,也许有钱每周出 来餐厅搓一顿,卡拉OK唱唱,电影看看,买房子得勒紧裤腰带,买车子呢,上牌是个大问题(牌照上海得5万多),以后每个月开销又会要不停算计怎么便宜怎么 好,日子也不轻松的。

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还是向往着外企的生活呢?

在我看来,第一是我们的家庭环境。外企的人,大部分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有一定追求,但同时却没有很强的家庭关系网替我们搞 定那种"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所以外企的上海人比例大大低于国企和某些金融垄断行业。那里由于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肥缺都给有关系的人占了。外地的新 上海人往往属于自己有能力,但关系缺乏的类型,那么在靠实力生存的外企中,他们自然容易获得职业的成功。当然还有很多没太多关系的上海人也会选择那里。当 然也有一小部分其实家里挺有关系的,但还是选择来外企工作,很多还是处于满足自我。他们也许一毕业,家里有条件给他们安排到某大型国企工作,但再怎么说, 人能进去是家里关系,在里面混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很多时候,这种"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也是很让人没有成就感的工作,于是并不是所有有关系的家里人都 愿意走这一条路的。所以这第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无奈中的选择。记得前阵子聊天,说起某知名外地OEM合资汽车生产商,以高收入,高福利为众人所知。说里面 的工人,在那个二线省会城市,竟然月工资5000打底,加上经商双薪,三新的发,年收入都很高很高。但是换过来说,要进去,那是得送多少万的礼还得有过硬 关系才行的。毕竟同一城市的其他汽车相关业人家工人收入只有1000多2000,这种工人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大众了,而是某些特定阶层的一种特殊福 利。而相比较而言,硕士毕业的该公司工程师,干了5年了,基本工资还在4000内打转,当然,他们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是因为真才实学一轮轮通过校园招聘闯过 来的。毕竟企业要发展,都是那种关系户是不行,总得有干活的不是?

第二也就是一个词"奔头"。毕竟你没有关系做不了公务员,进不了福利待遇都很好的国企央企,你还是有很多出路的,但为什么 选择外企,因为外企比较规范的人员发展通道,相对保证的较好收入和以贤能为基准的评价体系造成的公平感让大部分在里面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公平和希望。人毕 竟最不能缺乏的就是希望了。

每个人都有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圈子,但病房往往是没有区别的,所以有时候这也是窥视别的圈子的一个途径。记得当年生孩子,因 为是突然临产,也就住在普通病房里面,6个床位,几天中换了10来个产妇,那时候自己也就是上面说的每个月到手几千块的小白领,日子也是这么紧巴巴的过。 但有了对照就知道,社会上大部分人还是生活的比自己更加紧巴巴的。基本上10来个产妇里面有2-3个对几千元的分娩费用为难无比(因为私营老板那里工作 的,怀孕后就只能回家了,没有医保报销,也没有生育津贴可以拿,而外企除了正常的社保津贴,还有保险公司5000元上限的其他医疗报销),但再穷孩子还是 要生的呀,那时候就感慨自己虽然只是小白领,但也许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很好的工作了(毕竟对方也是大学生出身的)。

所以外企虽然不能让大部分人大富大贵,但终究还是能保证你接近中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经理追求自己的其他理想,爱好。这可以说是"奔头"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外企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和晋升通道了。当然这只是相对国企,民企而言的。国企中,在人员晋升过程中,半路杀出 个程咬金的事情可不少见。我之前有个做教育咨询的大学同学,最近碰到说换工作,去证券公司的投行部门做高级销售经理了,每天只要4点半就能下班,然后年收 入也有20来万到手。想她干的活也实在太不一样了,就聊起应聘条件,她瞄了我一眼,"这个嘛,你得是谁的谁谁谁才能进去。"那么可见这种职位,没有关系的 人是基本得不到的,晋升路上,其实也是一样的问题。你勤勤恳恳,干的受到领导赏识,但真到晋升的时候,说不定突然冒出个"谁的谁",那该是多窝火的一件事 呀。外企当然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相对来说,在关键职位晋升的时候,基本上,人力资源,部门都会参与其中,有了多重手段的保证,这种晋升就会更透明更 公正。当然,会说话的,的老板赏识的总会多一点机会,但那个属于个人能力,而且做老板有时候就是要能协调各方资源,所以会说话其实还是一种必备素质。

而且,外企的人员流动也会造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情况。我们HR有句话将人员流动,就是"员工都是因为公司加 入,因为老板离开"。所以当你有个不喜欢你赏识你或者存心给你小鞋穿的领导的时候,在外企的你只要有真才实干,大可以拍拍手不留下一片云彩的走人,另谋高 就。之前看到有文章说外企的"空降"问题,这个的确存在,这种空降大部分指的是来个不怎么样的老外老板。让你感受到玻璃天花板的无力感。但这个一则大部分 是不会感受到的,因为老外一般不会空降到一个中等职位的经理岗位上,来都是高级经理总监以上职位,而绝大部分在外企的人都是爬不到累死位置的。第二就是这 也就是某些特定行业特定岗位的特点,比如我们所处的汽车业,这算是这种情况泛滥的一个典型。很多时候,要老外真的就是要个FACE,让他好做客户沟通而 已。你和人家母语交流两句,一起泡泡酒吧,就熟人好办事了。而很多客户是纯国企的公司也有这种情况,因为中国人这个"崇洋媚外"的心态短期内不会结束,来 个老外谈生意就好像中气比中国人强。当然,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很多人才还没有到这个能力阶段,毕竟外企扩大人员招聘也是从90年代末才开始,还没有 涌现出大量的高级经理人选,所以,这种情况以后会好转的。好歹一个老外一年的福利津贴动不动好几百万人民币,再加上对方两个国家双重缴费的税费和工资,对 公司可不是个小数字,公司怎么会不考虑这些呢?

当然,要能潇洒的挥手前提是你的"真才实学"。这不是单纯指的技能,而是一种在氛围中浸润而培养的气度和眼界。之前我的关 于财务也好,HR也好,法务也好的章节内容都强调一定要找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从事职业,就是要培养这种眼界。在一个小公司的工作流程和大公司绝对不同,而 小公司在发展中会需要吸纳大公司的人员来看看到底大公司是什么样子的。这个也就是Know-how,因为没有学校能培养这种能力和知识,所以最直接方式就 是"挖人"。而挖人的代价当然是高薪和高职位,那么这也就促进了一种流动。大公司的小职员,爬的上去的就往上爬,但还有很多爬不上去的,到一定年龄会选择 相对规模小一点的外企,从事一个高一些的职位,培养出一定能力后,有些人还是会平移回到大公司从事相同等级的职位,但薪资又涨了一回。我们天天看简历,有 些人为啥30岁能拿到好几万一个月,很多人就都有这样一段经历。大公司培养资历,小公司培养领导力和提升薪资水平,再到大公司有更大的发展平台+更高的薪 资。所以我一直强调,第一份工作不能只看薪水,那个高低能差多少?比如FMCG,你说一个给8000,一个制造业的大公司可能就5000,差的挺远的吧。 但工作个10年你再去做个调查,可以发现,工资等级差不多的。当然,你周围的人也都是经过高等教育而且通过相对公正的筛选途径进来的人,综合素质比较高,合作起来,那种"这种人怎么也会招进来"的感受就会少很多。

第三,也就是我们说的"实现自我"了。毕竟大部分人已经不再为每天的面包而愁眉苦脸,买房买车虽然有困难,但依靠努力还是看得到的时候,做一份能实现自我 的工作就变得重要起来。外企的工作大部分情况下不闲,说不闲不见得你每天都忙得跟陀螺似的,但一定是每天都有事情要做,每个月都能看到自己做了什么,学了 什么,体会了什么,你会感受到自己慢慢的成长,无论是经验,还是阅历,知识亦或是人生感悟。而你周围也往往有那么一些同样和你一样不甘寂寞,在努力工作的 人,他们好像一种波浪会助推着你也努力向前。这种体验,相比较很多"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容易带给人更强烈的满足感。我们每周除去双休日,每天清醒的 时间中,大部分非用餐时间都是在工作,那么一份能带给你成长体验满足的工作肯定比一份无所事事的工作让人心动。

我有个亲戚之前说过,因为关系铁,家里给弄进了海关,现在在下面一个管理所工作,小姑娘每天的工作就是做柜台,等着内部的 海关人员前来办理业务。由于是内部流程相关的岗位,工作比当初她作天作地的吵着累死累活的关口工作要轻松了不知道多少倍,一天20就敲20个左右的章,年 入到手10来万,算成税前,应该已经月薪破万了。这么好的待遇,相信很多人会很眼红。但她却说,这份工作无聊透了,每天上班就开始想着午饭吃什么,下午下 班后(他们5点就可以到家了),去哪里逛街打发时间。这种日子,过1个月,2个月你喜欢,让你过上几年你试试看,有多无聊就多无聊。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外 企的工作中。在这里,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行政,都可能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也许单个看来很琐碎,比如定定打印纸,叫叫快递,接接电话,但她做1个月和做一年 就很有区别。而且不可能永远做这个,总有发展路径可以往上走,或者公司内部的转岗,或者出去其他外企工作。

说完了利与弊,就来聊聊外企到底要招聘什么样的人吧。

作为在校生,大家基本上硬件条件无外乎学校,专业,特殊技能,奖项,外貌这些。有些可以改变,比如学校和专业,有些很难改变,比如外貌(除非你和韩国人一样为了找工作去整容,这也不是大众的情况。)

而软件条件,则非常多样性。人格品质,领导力,谈吐,魅力也是外企的关注点。那么多内容,到底作为在校学生(如果你还有1-2年毕业的话),我该怎么调整自己呢?

第一,保证自己有优秀的品格。品格在外企就是诚信,正直,良好的社会公德,这几乎是所有的外企招人的最低底线。我记得自己 还是在校生的时候经常看到某些书上说,某中专生应聘外企,因为看到门口的垃圾桶翻了,她不顾自己西装笔挺,去收拾被老总看见了,立马录用。这就是应聘者的 良好的社会公德造就了这样的机会。记得校园招聘时,有学生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曾经公开问我们,不是说很多销售都要私底下塞钱给采购吗?你们可以有这 种变通方法吗?当时我们的宣讲嘉宾就直接回答,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可能给你任何机会,因为你骨子里是一个歪点子很多的人。

不可否认,在很多领域,比如医药行业或者某些和政府打交道密切的行业,商业贿赂是存在的。君不见IBM,西门子之类的公司 也曾经深陷这类丑闻影响?但这永远也只是公司的某一小部分歪瓜裂枣的行为,对于绝大部分的外企员工而言,秉承诚实,守信,正直还是他们的第一为人原则。曾 经看过一篇稿子,说到一个医药代表,做业务的方式,从来不给医院医生送钱,而是通过一些金点子切实的拉近医院和他的关系。做销售,拉近与客户的关系是非常 重要的,钱当然是一种看上去效率最高的方法。但因为钱好像能摆平很多事情,恰恰忘记了如果改进自己的业务,也能起到一样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外企这样一个 注重效率和管理的公司会对这种行为如此的憎恨。

那么作为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也能让你的简历给用人单位树立起这样一种"我是好人"的观点。

第二,学校,专业,技能都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在这块什么都很完美,那么外企选人的时候,它更多地会看你的学习能力和动力 有多少。比如我们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我们虽然每年都录用很多的机械本科毕业生,但大部分人在学校也就打了个基础,到了公司还有1年左右的培训+学习+ 工作的时间才能慢慢适应企业。这时候,不单单是你脑瓜多聪明的问题,还有你有多少学习动力的问题。我们招聘中,很讲究Motivational fit,也就是动机适配。一个人再聪明,如果他没有动机和动力,那么他也不会干得好。而如果一个人聪明程度一般,却勤奋肯吃苦而且愿意学习,那么他在外企 的未来肯定不会很差。说到这个,就说到勤奋肯吃苦的重要性。外企要求人员有理想和抱负,但同时也害怕那些眼高手低的人。

我过去有个同事是某著名学府毕业的,再部门工作了2年不到,某个夜晚,静悄悄的从办公室消失了。之后听说是被解雇的。问她 老板为啥会这样,老板说,此人虽然英文很好,也的确很聪明,但实在是太眼高手低,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我们安排做什么,她就开始挑三拣四,谁没有吃过3年 萝卜干饭,这种人我不要!

正如我之前就提过的,你可以不聪明,不漂亮,但只要你勤奋,积极,吃的起苦,肯定不会混的太差。在外企也自然是一样道理。

我们面试中,两个成绩差不多的中流学生,一个是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谈朋友和电脑游戏上,另一个则是花费在各种课余活动上, 往往我们会录用后者。这不是说,课余活动一定能让此人比另一个长进多少(虽然实际上也经常是他各方面能力也有提高),而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毕竟每个人的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更是只有弥足珍贵的几年而已,你怎么花费这几年就可以透视出你未来会怎么对待你的人生。我们看中的就是这种态度。一个对自己认真的人才 可能对工作认真对企业负责。对吧?

说完了要什么样的人,就有人会提问,我都符合,可为啥还是找不到好工作?接下来就谈谈,我们的招聘方式方法。

其实如果你去看任何一本求职的书籍,只要靠谱点的,都会谈到人际求职比网投有效的说法。也就是说,你不但要让自己做到"酒香",还要让这香气飘出深深地巷子,让人家知道你。这需要你懂得经营自己的人际圈。

我们经常看到某三流院校的学生最后给一个牛企录用的事情。当然,海投成功的案例还是有的,但还有很多案例中,他们走的就是 人际求职的路子。对于学生,大部分情况下,人际无外乎亲友,同学,老师三大类。这三类人,第一类,往往要家里有关系才排的上用场,第二类好像没什么作用, 第三类对于很多腼腆的同学来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运用。事实上,三类人通过有心经营都可以发挥作用,在求职期,都会帮到你的。

第一类人,需要你深度挖掘他们的潜在能量,并得到他们的认可,也就是你们之间的关系不再单纯血缘联系,而更多地是一种长辈对小辈的欣赏和提携。

第二类人,在正式工作求职中也许没那么容易立刻帮到你,但他们之间,往往有那么几个领袖人物,身边会有很多的实习资源。通过他们,你也许就有幸就职于一个很不错的公司开始自己的实习生涯,并通过实习中得到公司方员工认可,进而打开自己的求职大门。

第三类人,他们是你们的师长,在你们的确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能力的时候,大部分老师是很有意愿推你们一把的。千万这时候别客气。要知道我们企业HR经常会问学校负责就业的辅导员,院系领导要求推荐的。

海投的技巧有很多帖子和书会列出,而人际经营却是你从现在就可以开始做的。哪怕你只有大一,大二,也不算早。特别对于很多远离家乡,异地求学的同学而言,当亲友已经对你无能为力的时候,好好地利用下面的资源,绝对能在最后关头帮到你。

http://zhichang.umiwi.com/2012/0627/71253.shtml?ref=29

几米漫画新作:结婚的意义,感动万人的漫画!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对方的条件成了结婚的终点,
而往往不是思想上的依恋,心灵深处的归宿……

 

结婚是因为很爱很爱一个人,呵呵,我从来都没听过……
是因为生活让人变得实际,还是这个世界已经没有真爱

 

梁山伯、祝英台化蝶飞,罗密欧、朱丽叶生死相随……
这就是花季雨季时,我脑海里的婚姻。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只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现实的"
这是出社会后,种种现实让我不得不承认的一句话

 

对一个人没有依恋的感觉,
但是他对你很好,条件也不错,
你会嫁给他吗……

 

一生如果能遇上这样的人,也就足够了……

 

真挚的爱情当然会让人感动,令人羡慕,
但是换成是自己,是否就能抛开一切世俗,为爱付出,对爱忠贞不渝!

 


如果不是真的很爱很爱她(他),
如果不能做到无论是贫穷富有还是疾病都一往情深的话,
就不要轻易牵着对方的手走进结婚礼堂。
爱一个人,就是尽你所能给她(他)一辈子的依靠。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婚姻是吃惯了的米面,每天吃每天一个味道,每天还必须得吃,
所以要抱着一个豁然的心情来对待围城生活,
把那些柴米油盐经过自己的心怀和大脑调制得精致一点,口味更适宜一些。
不管两人因多么深的爱情而走入婚姻,不管曾经是如何爱得死去活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浪漫的激情也会渐趋平静。
婚姻就是这样一件事:爱上一个人,发誓与之白头偕老。
然后一起生儿育女,然后是天天回家,抚养着儿女慢慢成长,天天看着对方的脸庞皱纹形成,白发丛生,
到最后,天天守着一个人,吃饭,睡觉,聊天,变老。
婚姻的实质,就是这样平淡的相守。
恋爱时常说的一句名言:"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可是谁又能真正从心底抹去曾经日夜相伴的拥有呢?
走过了就会有印记,记忆不会轻易消失。
所以,不要轻易去拥有,拥有了就不要轻易地放弃!
正在热恋或者将要结婚的人一定要想清楚:恋爱是一阵子,婚姻,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婚姻是很神圣的,千万不要随便找个女人做老婆或者马虎找个男人做老公。
对于那些已经成家的人来说,更要懂得珍惜现在身边的拥有,
还要懂得感谢过去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因为曾经的爱恋让你变得成熟稳重,让你的人生变得丰富,这些都是你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http://fenxiang.umiwi.com/2011/0408/4959.shtml

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深圳旅游景点大全

深圳旅游景点大全:

深圳旅游景点大全:深圳世界之窗、深圳光明农场、深圳海上田园、深圳欢乐谷、深圳东部华侨城、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深圳小梅沙旅游中心 小梅沙海洋世界 、深圳大梅沙、深圳观澜山水田园农庄、深圳明思克航母世界、深圳凤凰山、深圳青青世界、深圳园博园、深圳西丽果场 荔枝世界生态园、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深圳市野生动物园。

罗湖区
收费景点:地王观光(深圳第一高楼)(门票60)、仙湖植物园(门票20)、银湖旅游中心、东方神曲。
免费景点:梧桐山公园、洪湖公园、东湖公园、翠竹公园、人民公园。

福田区
收费景点:赛格观光(深圳第二高楼)(门票60)、香蜜湖娱乐城(门票60)。
免费景点: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荔枝公园、梅林公园、红树林海滨公园、园博园。

南山区
收费景点:欢乐谷(门票170)、世界之窗(150)、锦绣中华民俗村(120)、欢乐干线(40)、野生动物园(170)、青青世界(60)。
免费景点:中山公园、荔香公园、大南山荔林公园、塘朗山郊野公园、蛇口海上世界。

盐田区
收费景点:航母世界(门票120)、小梅沙滨海度假区(25)、海洋世界(120)、东部华侨(220)。
免费景点:大梅沙海滨公园。

宝安区
收费景点:海上田园(门票60)、光明农场、山水田园、石岩湖度假区。
免费景点:凤凰山、羊台山、红花山公园。

龙岗区
收费景点:玫瑰海岸、金沙湾度假区、桔钓沙、西冲海滩、东冲海滩、大鹏所城。
免费景点:杨梅坑、南澳岛、马岱山、七娘山、球山水公园。

http://www.ziyi666.com/

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How to make usb host driver work in Vista64

OEM may find load the usb host driver in Vista64 failed, this is because for Vista 64, driver signature is mandatory.

In development phase, we can use a test signature and load driver in vista test mode.

To run Vista in test mode:

1}. Start--->All Programs--->Accessories--->Right Hit "Command Prompt"--->Run as administrator

2). Input this command "Bcdedit �set testsigning ON"

3)Restart Vista, then vista run in test mode


To make a test signature for the driver

1. open certmgr.exe, and remove all the cert for USBHostDriver in root and trustedpublisher you already installed.
2. makecert -r -pe -ss trustedpublisher -n CN=USBHostDriver(Test002) qcusbtest.cer
you get a qcusbtest.cer
3.Certmgr.exe -add qcusbtest.cer -s -r localMachine root
4.Certmgr.exe -add qcusbtest.cer -s -r localMachine trustedpublisher
5. makecat qcusbnet.cdf to get qcusbcer.cat
6.SignTool sign /v /s trustedpublisher /n USBHostDriver(Test002) /t http://timestamp.verisign.com/scripts/timstamp.dll qcusbnet.cat
Now you get a signed cat file, you can verify it with signtool.
7. entry Vista test mode, reboot and install the driver.


For more details, please refer to Windows WDK document

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

俞敏洪:一生只为一个女人奋斗

   在中国,只要有过留学梦并为之努力过的人,都知道"北京有个新东方"。20071222日,有着"最富有老师"称号的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接受了央视《人物新周刊》的采访。在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时,他风趣的加上了一句"女人的温柔和男人的能力是完全成正比的。男人能力好了以后,女人一定温柔;男人能力差了以后,她就一定会变得强悍。所以,我跟我老婆是先有生涩的恋爱,再有强悍的婚姻,最后才有温柔的家庭。"人们满堂大小之余,也对俞敏洪的婚姻生活产生了好奇——

 

    (一)生涩的恋爱——为了你我一定要好好奋斗

    五年的北大校园生活对俞敏洪只有一个字"背"!1980年,他从江苏老家挑着两麻袋行李到北京大学西语系报道。由于不会说普通话,英语听力又差,俞敏洪便开始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狂背,还落下了嗜背英语单词如命的"毛病"。虽然这让他能背下惊人的8万个单词,也让他顺利的留在了北京大学任英语老师。但校园的五年,同学们是爱情之花处处开,而他却是无人问津,以至于他自嘲:"看到女孩子就恨不得扑上去!"

 

    初秋的一天,俞敏洪又郁闷地一个人在校园林荫小道上散步。走着走着,突然,他那嗜背英文单词的老毛病又犯了,嘴洋洋地恨不得立刻找人当"检察官"来考考自己。在顾盼四周后,在路的拐弯处,俞敏洪终于看见一个老外的身影冒了出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像见到多年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一般一把抓住老外的手:"你好,请考考我的英语单词好吗?"

 

    金发碧眼的老外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一跳。身后突然传来了"噗哧"一笑,俞敏洪转过身去,一张清丽的面容出现在他的面前。女孩打趣道:"不用找他了,我来考考你吧!……"就这样,24年来,"书呆子"俞敏洪第一次和一个女性"亲密接触"了。

 

    可是刚刚开窍的俞敏洪根本不懂的怎么追求异性。一番思来想去后,俞敏洪选择了最老土的方法——每晚装扮成学生跟在女孩后面去图书馆上晚自习。没想到,这一跟就是五个月。阳春三月的一个夜晚,俞敏洪像往常一样陪着女孩上自习。突然,图书馆停电了,四周顿时一片漆黑。一片慌乱中,沉着的俞敏洪点着打火机:"别慌,跟着我,门在左边……"这"嗒"的一声,不仅照亮了小小的教室,也照亮了俞敏洪与这个德语系系花的姻缘之路。

 

    果不其然,虽然女孩的母亲很和善地接纳了俞敏洪,可是未来的岳父大人却觉得俞敏洪过于文弱,不太满意。为了让岳父大人早日接受自己,俞敏洪又展开了水磨工夫,拿出了拼命的劲。

 

    有一天,俞敏洪又去女友家做客。大家准备吃饭时,却不见了他的身影。这让未来的岳父很不快:"饭菜都摆上桌了还不来吃?老四,去吧他给我找来。"正当老人家一脸阴云的时候,俞敏洪出现了。只见他头上、脸上、手上、身上全是煤灰,活脱脱一刚从煤窑里跑出来的"黑人"。看他那狼狈样,大家忍不住哄堂大笑。朴实的俞敏洪也摸着头,红着脸笑:"我刚才看见后院煤池的蜂窝煤放得挺乱的,冬天马上就到了,用起来会很不方便的,我想把它们弄得整齐点,哪知道工作量还挺大……""你呀,就是太老实!不会找一个人帮帮忙啊,快去洗洗来吃饭吧!"一项不苟言笑的老人第一次对俞敏洪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酒至半酣,老人家放下酒杯,通红着脸抓住俞敏洪的手:"小俞啊,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女儿能过得舒心一些。你——能理解么?老四是我五个女儿中唯一一个上了大学的,是我的宝中宝呀……"俞敏洪看着前面这位平日不善言辞的老军人泛红的眼圈,重重地点了点头。

 

    新婚之夜,俞敏洪搂住妻子的肩,重复了当日对老岳父的承诺:"为了你,我一定要好好奋斗!"

 

 (二)强悍的婚姻——新东方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可惜,恋爱时的幸福感并没能维持多久。八十年代末,看着自己身边的同学和好友纷纷出国,俞夫人也开始蠢蠢欲动:"敏洪,你也去考考托福吧!将来我们也当海归,开公司!""瞎折腾什么呀!我们现在的日子不是挺好的吗?"俞敏洪盯着手里的试卷,眼皮也没抬。他不以为然的态度激怒了妻子,她"腾"地站了起来:"人活着就是要折腾,你看看你,成天就知道窝在三尺讲台上得过且过!"妻子的责骂也激怒了同样倔强的俞敏洪,发吼了一句";老子就这样了,你爱跟不跟!"

 

    因为小小的托福,两个人第一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晚上,躺在床上看着妻子不时暗暗抽动的后背,俞敏洪开始反省自己:"身为一个男人,自己确实应该更加努力一些,妻子也是为自己好啊!"思绪打开后,俞敏洪诚恳的向妻子道歉。望着俞敏洪一脸的内疚,俞夫人展开了笑容:"谁跟你生气了!只要你决心考,就是砸锅卖铁我也支持你!"

 

    这个较弱而坚强的小女子说到做到,为了支持俞敏洪考托福,从前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她包下了所有的家务,已有时间就四处帮俞敏洪找资料查信息。可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俞敏洪赴美留学的梦想还是付之东流,一起丢失的还有夫妻俩所有的积蓄。

 

    为了多挣点钱,也为了弥补这几年对妻子的亏欠,俞敏洪瞒着妻子悄悄地在外面的英语培训班做起了兼职。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培训班不仅在广告商打出了"北大教师俞敏洪"的字样,还堂而皇之地把广告宣传单贴到了北京城的各个角落。很快,严禁老师在外兼职的北京大学不仅严重警告了俞敏洪,而且还不公告示众一个月,以儆效尤。

 

    俞敏洪有些撑不住了,开始天天缩在屋里借酒浇愁。得知前因后果的俞夫人心疼地摔掉他手中的酒杯,果断做出了决定;"算了,我们自己创业!你一肚子的学识和经验,还怕成不了大事?!"也是,两人推着一辆小平板车穷家当离开了俞敏洪奋斗了10年的北大校园。

 

    1993年,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在中关村一间10平米的违章建筑里开办了。可那时北京的英语培训班已遍地开花,不起眼的新东方根本无人问津。俞敏洪急得嘴角起泡,开始没日没夜的在大街小巷里贴招生广告。看着一天天憔悴的丈夫,俞夫人偷偷地回一辆二手自行车,跟在了俞敏洪的后面,"我和你一起去贴!"俞敏洪一看急了:"零下十几度的大冬天,你出去干啥?你就在家等着人来报名,我一人去就行了!可是俞夫人倔强劲又来了,她顽皮地冲丈夫笑笑:"等贴到一天有一百人报名了,我就回前台。"

 

    渐渐地,新东方的生源开始有了转机。正当俞敏洪沉浸在创业成功的喜悦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个专门负责贴广告的员工被竞争对手"捅"进了医院!俞敏洪不得不一边用为数不多的钱来给员工付医疗费,一边四处找人,寻求一个"说法"。

 

    可是没有任何社会背景,怎么办?一番苦苦思所后,俞敏洪有时用了一个笨方法:天天到公安局"报道"。最终,在一个好心警察的引荐下,俞敏洪见到了派出所所长。在酒桌上,不善应酬的俞敏洪一个劲的劝酒,一个劲的喝酒。在喝下一斤多五粮液后,俞敏洪将自己"喝"进了医院。

 

    看着病床上脸色蜡黄的丈夫,俞夫人心疼得眼泪不停地往下流。俞敏洪轻轻地拭去妻子脸上的泪花,轻松地笑笑:"别哭啦,不就是喝多了吗。那位所长专门来看了我,说将来无论我们做什么,他都支持我们。"一席话,让俞夫人更是泣不成声。

 

    在夫妻俩的携手努力下,新东方在北京渐渐站稳了脚,并迅速发展。可一场灾难又忽然降临,1998年,俞敏洪在家门口被人抢劫,罪犯不仅抢走了俞家200多万元,还给他注入了超大剂量的麻醉剂。这一次,一向不服输的俞敏洪坐不住了,他给加拿大的朋友打电话,联系妻女出国事宜。

 

    可是,当他将机票放在了妻子面前时,俞夫人只扫了一眼就将机票仍到了地上:"不行。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俞敏洪默默地将机票一张一张的捡起来,轻轻地放进妻子的手里:"走吧!你们娘俩走了,我也好安心,你们要是有什么事,叫我怎么办呢?"俞夫人一把抱住丈夫,泣不成声。就这样,俞敏洪忍着骨肉分离的痛苦,将母女俩送到了大洋彼岸。自此,一家人便两地相望。

 

    刚安顿好家,2002年的新东方又是"风雨欲来",学校内部矛盾与利益冲突越来越严重。情急之中俞敏洪决定清除新东方中的所有的裙带关系,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小姨子。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得知消息,俞夫人第一时间飞回国,一见面就对俞敏洪挥起了"粉 ":"你最困难的时候,是谁在帮你?1995年你让我退出新东方,看在孩子需要我照顾的份上,我让步了。现在你又不分功劳苦劳这样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算什么?"面对妻子的指责,俞敏洪沉着脸说了一句话:"为了咱们的新东方,我只能这样。"

 

    夫妻间就这样僵持住了。俞夫人气愤难平地回来加拿大,对俞敏洪实施了"冷战"——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可俞敏洪也不恼,只管一个劲地拿热脸去贴冷屁股,该做的事,一样也不落下。短暂的阵痛之后,新东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很快便扬名海外——在国外,每两个华人留学生里准有一个出自新东方,另一个则知道俞敏洪的名字。

 

    (三)温柔的家庭——风雨过后,我只希望恢复你美丽的容颜

 

    看着新东方不断上升的业绩,俞夫人终于慢慢地"原谅"了丈夫。到暑假回国时,站在新东方的门外,俞夫人挽着丈夫的手臂,第一次做出了自我批评:"幸好当年你坚持,没有你当初那几下的话,新东方做不到今天。"俞敏洪刮着妻子的鼻子也笑了:"有你这句话,我死也甘心了。"

 

    随着新东方的急剧扩张,从2003年开始,俞敏洪发现曾经的"战友"开始为金钱争吵的面红耳赤,这让重情义的他感到非常痛心,整夜地睡不着,整把整把的掉头发。俞敏洪的心结很快被妻子看出了端倪。趁丈夫来加拿大团聚的机会,她温言软语地献计:"要不成立董事会?家族式企业,多半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瞬间的沉静后,俞敏洪一阵大笑:"老婆,咱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也是这么想的呢。"这夜,10年前创业的那一幕再次上演,夫妻俩挑灯夜战,连夜商讨具体细节。

 

    2004年,新东方成立董事会,开始以国际标准锻造企业。阵痛之后的新东方,也开始了第二次蓬勃发展。而随着新东方的不断壮大,许多跨国风险投资商盯上了这块"肥肉",希望以各种形式"入股"。俞敏洪在同事们的支持下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准备工作。俞夫人知道后,坚决反对:"敏洪,我现在只希望能守着你和一双儿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俞敏洪从妻子的倔强中看出了她的担忧。是呀,谁能体会到最亲密的爱人遭受两次危及性命的抢劫的滋味?

 

    "难道我俞敏洪就这么'俏',还能三番五次地被人给看上?"可任由俞敏洪说得口干舌燥,妻子仍不为所动。最后,俞敏洪叹口气,说出了心里话:"我说过要让你过得更好的,这是我人生的一愿望,也算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吧!"他情深意切的一番话,终于打破了僵局。

 

    美国东部时间200697日早上8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大厅里,新东方的股票代码第一次出现在电子屏上。时至2006121日,根据当日新东方股票收盘价31.91美元估算,俞敏洪的身价已经高达3.5亿美元,相当于27亿元人民币。俞敏洪成了全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为了享受美好的家庭生活,俞敏洪每月按时到加拿大与妻子团聚,他还跟朋友打趣自己:"我啊,没出息给老婆做饭,有出息时给孩子做饭。"2007年圣诞节,俞敏洪决定带全家人到夏威夷度假。他在妻儿飞抵夏威夷之前,早上8点就先行到了夏威夷为妻儿忙碌。到了酒店之后,俞敏洪才发现他早早就到预订的海景房居然看不到海!一放下行李,俞敏洪就"蹬蹬蹬"地跑下了楼要求酒店经理换房。

 

    这时正式夏威夷度假的黄金时期,房间非常紧张。俞敏洪可怜巴巴的央求经理:"你看,我好不容易才来夏威夷一趟,花了那么多钱,就是为了让老婆痛痛快快地玩一次。如果房间不好,她的心情就会不好;她的心情不好,我的心情就会不好。你也是个男人,应该能体会我的这种心情……"一番话说得经理又好笑又感动,他拿起电话就帮这个"可怜"的男人解决了问题。俞夫人来后,这位陌生的酒店经理还对着她一个劲的夸俞敏洪。俞敏洪阻拦不及,站在一旁直搓手。看着丈夫的窘迫样,俞夫人幸福地笑出了声。

 

    在20071222日央视《人物新周刊》的现场,俞敏洪直言未来的目标是用10年的时间建一所中国一流的人文精英大学,让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来他的大学读书,他的豪言壮志赢得了满堂的喝彩。可是,节目录制完之后,当朋友们拍着他的肩膀夸他事业有成时,他却满心愧疚的说:"我现在希望的是,我老婆年轻时的美丽容颜能重现!她跟着我,受苦了……"

 

    红颜已逝,无法追回。所以,俞敏洪正竭尽全力,努力让妻子幸福,哪怕用尽一生的力气,俞敏洪也将在所不惜,因为,他这一生最爱的人,是她;他一生最郑重的承诺,是为她好好奋斗!

转自http://chuangye.umiwi.com/2010/0721/658_3.shtml

 

2012年6月4日星期一

心经

心经诵读(玄奘法师译本)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般若 波罗 蜜多心 经[3]
  guān zì zài pú sà,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观自 在菩 萨, 行深 般若 波罗 蜜多 时, 照见 五蕴 皆空,
  dù yī qiē kǔ è 。 shè lì zǐ, sè bú yì kōng ,kōng bú yì sè,
  度一 切苦 厄。舍利 子,色不 异空, 空不 异色,
  sè jí shì kōng ,kōng jí shì sè。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yì fù rú shì
  色即 是空, 空即 是色。 受想 行识, 亦复 如是。
  shè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bù shēng bú miè, bú gòu bú jìng,
  舍 利子, 是诸 法空 相, 不生 不灭, 不垢 不净,
  bù zēng bù jiǎn,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wú yǎn ěr
  不增 不减, 是故 空中 无色, 无受 想行 识, 无眼 耳
  bí shé shēn yì,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wú yǎn jiè, nǎi zhì wú yì shí jiè,
  鼻舌 身意, 无色 声香 味触 法, 无眼 界,乃 至无 意识 界,
  wú wú míng, yì wú wú míng jìn,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无无 明, 亦无 无明 尽, 乃至 无老 死,亦无 老死 尽。
  wú kǔ jí miè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é,yǐ wú suǒ dé gù
  无 苦集 灭道, 无智 亦无 得,以 无所 得故。
  pú tí sà duǒ,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xīn wú guàài。 wú guàài gù,
  菩提 萨埵,依 般若 波罗 蜜多 故,心 无挂 碍。无 挂碍 故,
  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无有 恐怖, 远离 颠倒 梦想, 究竟 涅槃。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dé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三世 诸佛, 依般 若波 罗蜜 多故, 得阿 耨多 罗三 藐三 菩提。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ì dà shén zhòu, shì dà míng zhòu
  故知 般若 波罗 蜜多, 是大 神咒, 是大 明咒,
  shì wú shàng zhò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 néng chú yí qiè kǔ, zhēn shí bù xū
  是 无上 咒, 是无 等等 咒。 能除 一切 苦, 真实 不虚。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jí shuō zhòu yuē
  故 说般 若波 罗蜜 多咒。 即说 咒曰:
  gā dì gā dì bā lā gā dī bā lā sāng gā dī bō dì sī⌒wa⌒hǎ(连读可近似sua ha)
  揭 谛揭 谛,波罗 揭谛, 波罗 僧揭 谛,菩提萨 婆诃。
 

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闰秒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闰秒
英文名称:leap second
定义: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s。
应用学科:天文学(一级学科);天体测量学(二级学科)

百科名片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2012年3月,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宣布我国7月1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将现7:59:60。

基本认识
名称释义
  闰秒(或称为跳秒)是对协调世界时作出加一秒或减一秒的调整。国际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中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一整秒。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
闰秒方法
  是否加入闰秒由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座标系统服务决定,在格里历的每年6月或12月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进行跳秒或不跳秒,也就是说每年的这两个一分钟并不就是等于60秒,而是在60秒上下变化。
  如果闰秒,则这一秒是被加在第二天的00:00:00前的。当决定加入正闰秒的时候,当天23:59:59的下一秒当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如果是负闰秒的话,23:59:58的下一秒就是第二天的00:00:00了。
  现时所有闰秒都是正闰秒

基本认识

名称释义

  闰秒(或称为跳秒)是对协调世界时作出一秒或一秒的调整。国际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中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一整秒。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

闰秒方法

  是否加入闰秒由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座标系统服务决定,在格里历的每年6月或12月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分钟进行跳秒或不跳秒,也就是说每年的这两个一分钟并不就是等于60秒,而是在60秒上下变化。

  如果闰秒,则这一秒是被加在第二天的00:00:00前的。当决定加入正闰秒的时候,当天23:59:59的下一秒当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如果是负闰秒的话,23:59:58的下一秒就是第二天的00:00:00了。

  现时所有闰秒都是正闰秒。

科学详解

成因原理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

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其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

  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

作用影响

  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所以就要通过闰秒来进行调整。自1971年首次增加闰秒以来, "协调世界时"已经调整了24个闰秒。事实上,从1958年"原子时"诞生至2006年,两个计时系统之间已累计差了33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慢了半分钟左右。

不足之处

  对于授时机构、通信、航天、电子等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而言需要时间的连续性。有些领域的科研需要"原子时",全球卫星导航精确到纳秒,而卫星发射需要精确到微秒以上。

  因此,时间作为一个系统内部参数要求尽可能的连续,闰秒的出现,只能起到弥补和修正的作用,但客观上导致了时间的中断。

历史实施

闰秒展示

  

实施年份 实施日期 实施年份 实施日期 12月31日
1972年 6月30日、12月31日 1987年 12月31日 +1秒
1973年 12月31日 1989年 +1秒
1974年 1990年 +1秒
1975年 1992年 6月30日
1976年 1993年
1977年 1994年
1978年 1995年 12月31日 +1秒
1979年 1997年 6月30日
1981年 6月30日 1998年 12月31日 +1秒
1982年 2005年 +1秒
1983年 2008年 +1秒
1985年 2012年 7月1日

现实案例

  例如,2006年,国际上实施了"闰秒"。由于"北京时间"比"协调世界时"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调整闰秒的时间在2006年1月1日的早晨。当时我国的时钟通过这样的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调到8时整的。国家授时中心通过时间频率发播监测控制站的时号程序控制器来调整这1秒钟。授时中心的所有接收时码信息的用户,都以这种方式接收到授时系统中发布的这一调整信息。

中国调整

  2012年3月,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宣布,我国将在北京时间7月1日的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

  朱进解释说,闰秒调整的时机也有明确的规定。规定是在这两个时间系统的差距超过0.9秒的时候,就在每年的6月30日或者12月31日增加一秒,因为现在地球自转一直在变慢,所以总是增加一秒。有一种观点认为,以后可以干脆拿原子钟做我们的时间标准,不去管天文观测的时间了。但是如果经过比较长的时间以后,这样得出的时间和我们的实际感受不一样,比如说中午十二点,太阳没在正南,太阳可能是我们现在上午或者下午的感觉。

  朱进表示,闰秒调整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朱进表示,这件事其实一直在做,从1972年到现在,40年里已经调过25次了。最近这几年没调,但2005年、2008年,全都有过闰秒,应该说我们日常是感觉不到的。[1]

相关争议

计时工具

  位于经线零度的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实行"平均太阳时",即太阳直照在该天文台子午仪中心子午在线的时间,计算一天的始终。惟自1972年以来,科学家留意到地球自转减慢,影响到太阳直照落点时间,天文台要三番四次添加"闰秒 ",以保持国际公认的"标准时间"地位。

  一些科学家便认为,格林威治时间应由位于法国巴黎外的"国际原子时间 "(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所取代,因为后者采用先进技术运算,可准确显示到小至纳秒,何况闰秒添加往往很混乱,有时像今年是12月31日结束时添加,但有时却是在6月 30日结束时插入。此外,从卫星导航、供电到流动通讯等,凡事都可能因为疏忽那1秒,或未能及时在不同时区加闰,引发程序系统问题。

  反对者称,原子时间"太精确"也会带来问题,因为人类早已习惯以"日居正中"作为中午的标准,但若改用原子钟计时,在地球越转越慢下,千年后的人类将发现,"日居正中"将是下午1时。另外,GMT计时是大英帝国昔日称雄世界的见证,事关民族荣耀,英国人显然不愿改用法国计时作为国际标准。

交付表决

  全球定位系统服务界面委员会在得克萨斯州沃斯堡举行的第47届会议中宣布,他们已经

邮寄出停止闰秒的表决案。这项表决案的计划是:2008年4月:国际电信联盟的工作小组将递交给研究小组关于劝说停止闰秒的7A建议项目;在2008年,研究小组将通过经由邮件让各会员国投票表决该议案;2011年,如果70%以上的会员国同意,国际电信会议将批准该建议案;2013年,如果70%以上的会员国投票废止闰秒,闰秒将停止使用,并且世界时(UTC)将成为连续的时间刻度尺。

  2011年,美国日本、法国等已向国际电信联盟递交了以原子时取代格林威治时间的申请。中、英两国明确表示反对。2012年1月,拥有145年历史、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主导机构——国际电信联盟,将最终宣布是否调整。

  我国曾于2008年和2009年在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两次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过书面建议书,并口头发言,表示我国的态度是希望保持现有国际标准时间的定义不变,即继续保留"世界时"。

unix时间戳

概述

  Unix时间戳(英文为Unix epoch, Unix time, POSIX time 或 Unix timestamp)
  是从1970年1月1日(UTC/GMT的午夜)开始所经过的秒数,不考虑闰秒。
  UNIX时间戳的0按照ISO 8601规范为 :1970-01-01T00:00:00Z.
  一个小时表示为UNIX时间戳格式为:3600秒;一天表示为UNIX时间戳为86400秒,闰秒不计算。
  在大多数的UNIX系统中UNIX时间戳存储为32位,这样会引发2038年问题或Y2038。
  
时间
1 分钟 60
1 小时 3600
1 天 86400
1 周 604800
1 月 (30.44 天) 2629743
1年 (365.24 天) 31556926

编程中获取Unix时间戳

  
Java time
JavaScript Math.round(new Date().getTime()/1000)
getTime()返回数值的单位是毫秒
Microsoft .NET / C# epoch = (DateTime.Now.ToUniversalTime().Ticks - 621355968000000000) / 10000000
MySQL SELECT unix_timestamp(now())
Perl time
PHP time()
PostgreSQL SELECT extract(epoch FROM now())
Python 先 import time 然后 time.time()
Ruby 获取Unix时间戳:Time.now 或 Time.new
显示Unix时间戳:Time.now.to_i
SQL Server SELECT DATEDIFF(s, '1970-01-01 00:00:00', GETUTCDATE())
Unix / Linux date +%s
VBScript / ASP DateDiff("s", "01/01/1970 00:00:00", Now())
其他操作系统
(如果Perl被安装在系统中)
命令行状态:perl -e "print time"